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二章 出宫探亲(1 / 2)

第十二章 出宫探亲

(一)

随着天气转凉,秋收在即。塞北战事也得片刻停歇,战不误农时,也是九州自古规矩,南夏西蒙也不会轻易破坏,因此历经几月愁云惨淡,终得片刻喘息,随着何老将军的棺木一起,云织也终于收到了云倾城离去至今的第一封信。

信中依旧如往常,言语不浓,但饱含温情。他只轻描淡写的提起塞北局势略紧,抽不得许多空来与她写信,但云织却知道,必定是兵力不济,处境艰难。奈何自己身在深宫,也半点帮不上他的忙。又往下看,见他又提到三夫人何青青,在一场战役中受了些轻伤,但好在没有大碍,只是心中依旧是惦念瑞康,希望云织得空去看看他。

云织想到距离召选还有几日,不日趁此去看看瑞康,便唤了陈姑姑过来询问。陈姑姑之前早就得了云倾城的吩咐,自然是仔细安排,令她扮作小宫女跟随出宫采购的嬷嬷出宫。并嘱咐她一定要在宫门关上之前回来。

云织自然全部听得,嘱咐了梧桐好生待在宫里不需生事,便换好衣服,跟随那嬷嬷出宫了。出宫倒很是顺利,嬷嬷交代了酉时三刻在宫门口汇合后,便径自离去了。

云织正想着是否雇一辆马车,便听到不远处一个熟悉的声音:

“小姐!”

云织向着声音的方向看去,正是一身绿衣的红杏笑意盈盈的站在宫门不远处的槐树下等她。她身后还停着一辆马车,马车边上站着一个一身黑衣的挺拔男人,面容严肃,却有些熟悉。云织想了想这人是不是在哪儿见过,随后想起什么,不由宛然一笑,向他们走了过去:

“你们怎么知道我今天要出宫,我明明昨天晚上才告诉的陈姑姑。”

红杏上前几步迎接她道:

“陈姑姑办事一向周全,今儿起早令巡逻宫外周边的侍卫官给带了口信。奴婢便也没做什么准备,就赶紧带人来了。”

云织点点头,对陈姑姑的办事效率着实佩服,同时也对云倾城在皇宫安插人员的频密度有了新的认识。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几乎没有他伸不到的地方,若说他没有什么心思,也是不可能。

云织摇摇头,暂时不去想这些,只看了她身后之人道:

“你的伤好全了么,可留下什么后遗症?”

男人没什么感情的眸子看了她一眼,而后却有些温和的看了她身前红杏,只道:

“多亏红杏姑娘照顾,目前已无大碍。”

红杏微微低头,对他这感谢的话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让云织忍不住挑了挑眉,看来她不在的这段时间,可是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偷笑了一下道:

“是吗,那我看以后你就归了红杏管吧,这救命之恩,可要仔细偿还。”

夜枭珍重的点了点头,却让红杏忍不住红了脸,嗔怪瞪了一眼云织道:

“小姐少胡说八道,我哪里算什么救命恩人,你一出来就没个正经。”

却是走到马车边上,假装不搭理他们了。

云织忍不住笑了起来,做了个询问的手势看向夜枭,夜枭点了点头,随后也忍不住低下头,竟也有些害羞了。

这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两个当真是有了故事了,云织上前伸手拍了拍夜枭的肩膀低声道了一句:

“加油啊。”

夜枭转头看向那个俏丽的身影,冷肃的面容露出一抹温柔的笑意,随后郑重的对云织点了点头。云织露出欣慰的笑意,再不说什么,缓步上前登上了马车。红杏扶她上去,拿起小凳转过身,正与站在身后夜枭对上目光,又是一个红脸,赶紧拿着小凳也爬上了马车。

夜枭微微勾唇,利落的跳上马车,轻斥一声,载着两人离开了。

(二)

云织离宫了,印月宫内便只剩下梧桐一人。硕大的宫殿,着实无聊的很,正抱了一盘米糕和冰镇酸梅汤想拐到了云织的房间,翻看她的藏本。门口丫头掀帘进来禀报:

“小姐,有人求见。”

“谁呀。”

梧桐塞进嘴里一块米糕,漫不经心的问,丫头还没有说话,外面的人已经闯进来了,道了一句:

“我。”

梧桐抬头去看,吧唧把手里的米糕掉在的地上。来人一身宝蓝朝服,戴七珠头弁,星眉剑目,丰神俊朗,不是咱们堂堂大吴七殿下云倾泽又是谁。只是较之以往匆匆远见的模样,如今身形更显魁梧,皮肤也更加黝黑,脸上的胡茬也是冒出青色,着实成熟了不少。加上早便听说他在塞北表现勇猛,屡立奇功,今天得见真身,果然……很帅啊。

梧桐默默吞下嘴里的米糕,端起个相当端庄的笑脸,迎上了来人:

“原来是七殿下啊,七殿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云倾泽只是淡淡的看了她一眼,而后扫视了屋子一周,道:

“不必客气了,大姐人呢,我找她有点事。”

梧桐撇撇嘴,被他冷淡的态度浇灭了热情,兴致缺缺的坐回椅子上,一边吃自己的米糕一边道:

“小姐出宫去了,今晚才会回来。”

云倾泽微微皱眉,没想到这般不巧,想到自己今晚便要前往京都大营,怕是更没有时间来找她。看了一眼眼前的女人皱眉道:

“你就是那个梧桐吧。”

梧桐没想到他会知道自己,而且还记得名字,方才被打击的热情一下子又精神起来了,连忙站起来笑道:

“是小女,殿下是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

云倾泽点了点头,对她这样的态度倒是满意的,便把东西从袖中拿了出来,递给梧桐道:

“将这个东西交给大姐,便说是莫先生吩咐的,凭借此物可找到东西,但令她谨记,一定要赶在中秋之前,中秋过后,此物便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