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九章 对策(2 / 2)


上午事件刚刚发生,各路媒体就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法院的新闻发布后,不但没有起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反而像沸水加柴,激起了更大的反应。到处是一片质疑声音。

其主要焦点如下:

1、圣林到底是否构成犯罪?

2、因为一个圣林,为何接二连三引起这么多的事件?圣林案是否另有隐情?

3、在重兵看守的情况下,圣林到底是如何脱逃的?谁应该为此负责?

4、按照法院的说法,圣林是疑似劫持法警做人质,但是,据现场目击者上传的视频来看,圣林反倒是救警察的。真相到底如何?

5、警察到底有无必要开枪?

从当时的情况看,无论圣林是否挟持警察,枪击圣林都不是恰当的选择。就算圣林是个罪犯,死不足惜,但岂不连同警察也一同摔死?

6、为何没有第一时间叫救护车?而是由家属叫了救护车?

此时法院还没有宣判,如果圣林无罪,岂不是一个无辜的人冤死?

就算圣林有罪,在失去反抗能力的情况之下,也应该先救人。开枪是否有杀人灭口之嫌?

……

冯四海到达时,封天伦、刘北驰等人已经到了。随后,陈长江,韩玉成一起走了进来。

陈长江也不绕圈子,直奔主题。

“这个圣林可真是不让我们安生啊,看来,兴阳这回又要大大地露回脸了。”

“信息时代,资讯社会,这也正常。”韩玉成插话道。

“是啊,韩市长说得对,信息时代,资讯社会。我们也得与时俱进,不能老是被动应付。”

“刘院长,不是我说你,你那个新闻稿,短短几十个字,含含糊糊,语焉不详,连我看着都不是那么回事,怎么能够使公众信服?”

“这里有份材料,各位好好看看,议一议,各抒己见。”

陈长江示意秘书把材料分发下去,点了一支烟,等着众人看材料。估计大家看的差不多了,他掐灭了烟,开始讲话。

“首先,第一个问题,圣林到底是否构成犯罪?冯市长,案子是你们侦查的,你先说说。”

“这个……,”

冯四海欠了欠身子,斟酌着言辞。脑子飞快地转着。

是否构成犯罪?我还能说什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那我当初干什么去了?这样还移交律政司起诉,警察局岂不是草菅人命,白吃干饭,自抽嘴巴,明知故犯?即使错了,现在也只能硬扛了。

“从现有的事实和证据来看,我们认为是构成犯罪的,律政司也同意我们的观点,但最终还得法院说了算。”

封天伦见冯四海扯上自己,虽然心中不悦,但也没法出口反驳。

毕竟律政司还是起诉了。如果不认为圣林有罪,你干什么要先批捕后起诉人家?难道律政司要故意把一个无辜的公民送进监狱?

所以,不等陈长江开口,他就附和冯四海的观点,表示圣林确实构成犯罪。

刘北驰的话有些保留,其实也是他此时最恰当的表态。

“我对圣林案的情况了解不多,不能直接给出结果。况且案件审理还没有结束,事实和证据还没有展示清楚,不好贸然得出结论。”

“不过,既然警察局和律政司两家都已经过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们一定认真审理,秉公裁判。”

陈长江虽然对刘北驰的说辞不太满意,但也不好责怪。

叫一个院长对每个案子都了解得清清楚楚,确实也不太现实。在审判没结束之前,逼迫他表态,也不太合适。

再说,圣林有罪无罪,并不是陈长江关注的重点,他的注意力主要在目前的局势上。

“法院的独立审判权,我们无意干涉。但我还是希望各位把工作做得扎实一些。如果将来有一天,有证据证明圣林无罪,只有他一个人是对的,而我们所有人都错了,这个笑话可就大了。”

“好,第二个问题,圣林到底是如何逃跑的?难道押解的人都在睡觉吗?封司长,你们的进展如何?”

事发后,律政司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组,介入调查。

封天伦见陈长江点到自己,赶紧汇报。

“据目前初步调查,圣林脱逃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其一,圣林打开手铐,可能是他自己的技术技能。”

“其二,切开脚镣的角向磨光机,是有人预先放在厕里的。楼顶拆卸灯饰的施工队没有这种加麦尼国品牌的工具,机器的来源正在追查,目前还没有结论。”

“其三,拆卸法院大楼灯饰的施工队,并不是法院的人安排的,而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青年男子,自称是法院后勤处的工作人员前去联系,要求今天上午限期拆完,并付了一万元费用。”

“因为每年正月十五后拆卸灯饰是惯例,所以法院门卫没有起疑,放行了施工人员。经过指认,那个年轻人也不是法院的人……。”

“可以肯定,至少有一个人在配合圣林脱逃。至于圣林和他们之间有没有沟通,如何进行沟通,由于圣林目前仍然还在手术,还无法确定。”

“不过,已经从看守所以及圣林的社会关系方面进行排查了。从调取的监控录像显示,曾经有一个年轻人进入法庭旁听,经施工队的人员指认,此人就是找他们施工的那个人,目前正在追查此人的来历。”

韩玉成也问了几个问题,但基本上都是适可而止,把主角自觉地让给了陈长江。

最后,事情又回到了起点,也就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如何应对眼前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

众人都清楚,此时正确的做法就是开新闻发布会,掌握话语权,及时向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

但以目前手中掌握的资源,一不小心,就可能弄巧成拙,发布会变成了露丑会,反而引来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况且,众人对陈长江的意图和底线还没有摸清楚,也不好当出头鸟。

一时间,面面相觑,相对无语。

“冯市长,上次那个戴青宁事件,你处理得不错,你别藏私,说说你的经验,让我们大家见识一下。”

冯四海本想置身事外,加上初挂副市长衔儿,也不想给人留下急于表现的印象,所以发言一直不主动。

此时见陈长江又点到自己,知道逃不过去,也就不得不说了。

他从那次事件中确实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果说,还真的能够说出个一二三出来。

但他马上否认了这个想法。

那次处理戴青宁事件,本是赵玉棠的功劳。此事许多人都知道。说不定陈长江也知道。

就算现在不知道,说不定将来也会知道。要是自己现在耍小聪明,大谈经验,定会给人留下不诚实的印象,反而因小失大,倒不如实话实说的好。

在上司面前耍小聪明,总不是一件好事。浸淫官场多年,这个经验冯四海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