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九零胡同养娃记第350节(2 / 2)


  有范晓娟起头,其他人也就不会不好意思了。

  “范经理,咱们校服这条生产线,不是您在卖吗?”

  “就是啊,我听说是杨经理在负责,那小伙长得好,一过来就跟个大领导似的。”

  “范经理,我们也知道总部的难处,就是想问问,以后咱们有没有机会做点赚钱的产品啊。”

  做校服,也不是不好,就是收入也忒稳定了。

  按照这样下去,这条生产线年底还能不能发出奖金来还是未知数呢。

  范晓娟说:“赚不赚钱,那得看你们努力了,效率上去了能赚钱,成本节约了也能赚钱,校服就这么一个价格,卖多少学校有定价,学校还要赚个采购差价,卖多少钱还真不是市场说了算的,不过能拿到这个单子,杨经理在外面也没少受罪。”

  大家一听这话,就知道底细了。

  人家华英厂本来做的就是利润高的零售业,要不是有校服业务,人家说不定还安置不了这么多下岗职工。

  其实有工作就好,这样一想,心情又更平和了一些。

  大家聊了一会儿挺乐呵的,华英给的待遇不错,市场行情价,又有过节福利可以发,就是现在产线做些不赚钱的项目,让人干着急啊。

  肖翠凤也问:“马大姐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她那边怎么能把成本降下来呢?”

  她可是听人说了,马向华那边成本控制的很好呐。

  再加上生产效率高,人家就硬生生的把成本压缩了百分之十。

  要是这条生产线也能把成本压缩下来,大家年底发奖金不就有了希望了?

  跟着肖翠凤干的这些人,大部分也都是以前厂子一起过来的,看见肖翠凤那样问,就在底下嘀咕:“这样说话没事吧,这可是总部的领导。”

  所有人对领导的认知,还是停留在以前的厂子,跟她们这些工人是不一样的。

  范晓娟没停筷子,她吃的少,鸡腿就没要,不过在吸溜北冰洋汽水,看她开始喝,其他人才好意思喝,这汽水可不便宜,一般人家庭不年不节的也不会买这玩意儿,这玻璃瓶儿可不能扔,人家还要回收呢,不过大热天喝上这么一口,真是感觉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既然肖翠凤自己都开口了,范晓娟缓缓的把那瓶橘子汽水放在地面上。

  她注意到了,这群女工战战兢兢的。

  想必什么企业都有,有华英厂朱厂长这样跟员工永远都在一条战线上的,也有很难相处的,范晓娟真的什么都见过,也能理解,她现在就是深入到群众中来,解决问题的嘛。

  “肖大姐,您比我年龄大十几岁,就让我叫您一声大姐。”

  “您说。”肖翠凤洗耳恭听。

  “咱们马大姐,不是跟你老相识吗,你去问问她不就知道了吗?”范晓娟知道肖大姐拉不下这个脸,但叫两边产品线这样一直梗着也不是办法。

  “马大姐在成本节约,效率提高上面有经验,您该跟她聊聊。”

  范晓娟合上饭盒盖子,顺手把餐盒收到大垃圾袋里面。

  很快,范晓娟被采访的那个文章,登上了《京市日报》的创业板块,笔者用很华丽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女企业家的创业人生.

  范晓娟也一下子在京市的时尚圈内打出来名气。

  第263章

  没想到京市日报报道以后,会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响,马上又有《妇女半边天》杂志找她约稿,她这忙的哪有时间去写稿子啊。

  于是让小孟打电话过去,委婉拒绝了对方。

  谁知道对方电话马上就打了过来:“要不您口述,我们找人写。”

  范晓娟发愁:“可是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啊,我之前做的事情,都在《京市日报》里面报道了。”

  对方显然不这样认为:“您上次说的,是站在集体的角度上,这回咱们站在个人的角度上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妇女半边天》主要是突出女性个人的历史地位的提升,我觉得您的个人事例就很好啊,事业跟家庭都处理的很好,您可以谈谈您的家庭跟孩子,还有您的丈夫,您事业上这样发展,肯定也得到了他不少的支持跟帮助吧!”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家里。

  秦星辰拿着报纸,在爸爸面前响亮的读了一遍:“爸爸,这是我妈妈呢。”

  秦江扶额:“我知道这是你妈妈。”

  女儿已经读了第五遍了。

  而且见人就问:“我妈妈上报纸了,你看到了吗?”

  其实秦江也觉得挺骄傲的,他定了一百份报纸来支持,学校放了五十份,剩下的五十份都分给邻居们了,胡同里头住着的都是老熟人,大家也都很会讲客气话。

  “哎哟,小范都上报纸了,那可真是威风极了。”

  上面写着女企业家的威风事迹。

  怎么能跟读小作文一样就读出来呢。

  范晓娟刚好回家,秦星辰就拿着报纸过去显摆:“妈妈,你看,报纸上都有你的名字呢。”

  写的有点夸张,从处理存货,给员工发工资开始。

  到沙发的大卖,简直要把卖个沙发形容成民族企业的脊梁了,文笔虽然很好但是本人看着就怪尴尬的。

  范晓娟这一路过来都被不同的邻居们问候过了。

  陈美华也都有一份报纸,还给挂在中介公司报刊栏上面,见到主顾就跟人讲:“这是我们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