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1节(2 / 2)


  “可有疑点?”庞牧问道。

  他和晏骄成亲的时候都快三十岁了,在他看来,十三岁的女孩儿还是个孩子呢!

  蔡文高想了下,“应该没有,死者家属也未曾说过什么。”

  女子十三岁以上即可成亲的律法条文乃是延续的前朝,本来是有人提出要改动的,但后来因连年战乱,人口损失惨重,朝廷鼓励生育,就一直搁置到现在。

  所以虽然就现在而言,十三岁的母亲确实稍显年轻了些,但真正从律法角度来看,也并不违法。

  晏骄问:“那孩子的父亲是谁,你们知道吗?”

  蔡文高摇头,“下官也问过,但何家人坚称家丑不可外扬,只道是死者本人生活不检点,不想再令何家蒙羞,也只好罢了。”

  死者本人从未报案,家属又坚称是自愿的私事,官府也无能为力。

  见庞牧和晏骄没有就此离去的意思,蔡文高想了下,又道:“不过下官也觉得可以再细细的查一查。”

  庞牧扬了扬眉毛,表情有些玩味,“好,那就把尸体抬回去,再细细的查一查。”

  蔡文高面不改色的应了,麻利的朝姜峰一摆手,“来啊,将死者好生抬了回去,再将此处收拾干净。”

  晏骄跟庞牧对视一眼,没说什么。

  在官场混了这么久,她很清楚蔡文高,或者说相当一部分官员的心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过年的,既然没有证据表明是凶杀,且死者家属自己都认了,当然是快些结案的好。

  第96章

  众人来到萍州县衙时, 天已经亮了,开始有零零星星的百姓出门打水、扫地。

  天亮了, 可雾反而大了, 约莫十步开外就看不大清人, 只在经过各家各户的大门口时, 瞧见那已经灭了火烛的红灯笼随风摇摆,衬得抬过去的尸体越发形单影只的可怜。

  民间有“不出十五就算年”的说法, 今天才是正月初二,空气中仍旧弥漫着淡淡的火药味,外面街上也有好些炸碎了的爆竹碎屑,风一吹,那满地的红色纸屑便打着卷儿的吹起来一人多高,叫人不自觉心里发毛。

  一位刚满十三岁的少女死了,从出殡到去衙门,自始至终竟没有一个家人陪同。

  庞牧也是当爹的,此时不免有些迁怒, “去何家叫人。”

  姜峰被他话中冷意激得一抖,本能地看向蔡文高, 后者点头拱手道:“衙门上下自然唯公爷马首是瞻。”

  他如此配合, 倒叫人不好发狠了。

  有雾,地面又湿滑,运送尸体的队伍渐渐落在后面, 晏骄和庞牧一行人一马当先到了衙门之后拒绝了蔡文高上热茶、上早点的邀请, 立刻要求见当日去何家验尸的仵作。

  那仵作姓宫, 今年五十多岁了,有着仵作队伍中九成以上成员们的共同特征:是条老光棍。

  衙役上门时他刚起来热了两个素包子,还没等吃上一口呢就被提了过来。

  “小哥,劳驾问问,这大过年的,大人唤我作甚?”

  别是哪儿又死人了吧?

  那衙役自己还不大清楚呢,只没好气的指了指天道:“听说是京城里来了大人物哩,要找恁老问个话。”

  对他们而言,自家知州相公已经是一等一的大人物了,可今儿一见那传说中的定国公,只觉得腿肚子都要打转转,竟是形容不出的不怒自威,哪里还敢耽搁呢。

  宫仵作在衙门后头赁了一间小屋子,不过几十步路的距离,差不多是晏骄他们刚坐热乎,他就进来了。

  知道了上头坐的是京城来的大人物之后,宫仵作不敢抬头观望,老老实实跪下磕了头见了礼,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大人传小人来所为何事?”

  仵作地位尴尬由来已久,算是历史遗留问题,饶是前有传奇人物张仵作,后有晏骄这朵奇葩共同努力,广大同行们的社会地位也没能达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京城周边和府城以及大地方比以前重视了罢了。

  晏骄见他头发花白,身上的黑布棉袍也被洗的起了毛边,佝偻的脊背犹如一张年久失修的弓,心中就有些不是滋味。

  仵作不是官身,甚至也不能算作吏,被世人忌讳不说,也挣不来几个钱,算是典型没钱没地位的工作。

  “罢了,你且站起来回话。”

  宫仵作听见是个女音,顿时联想起某些传闻,禁不住往那边瞧了一眼,“您莫不是”

  蔡文高才说了一个大胆,就被晏骄拿眼神堵回去了。

  “我是晏骄,”晏骄点点头,“咱们算是同行。”

  “不敢不敢。”宫仵作惶恐的道,心中却忽然涌起一点莫名的喜悦和宽慰。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哪怕你明知自己不能更进一步,可知道有些素未谋面的朋友们成功了,总会觉得与有荣焉,日子好像也有了指望似的。

  不同于大部分女人擅长过日子,老光棍儿们的生活往往一团糟,庞牧见他短了一截的袖子里露出来的手腕都冻得通红,便朝蔡文高看了一眼,后者闻弦知意,忙道:“来人,上热茶。”

  宫仵作受宠若惊的接了,先谢了蔡文高,又朝庞牧投去感激一瞥。

  在蔡文高手下干了几年活儿,对方对自己是个什么态度他门儿清,现在一反常态的体贴,哪里是没来由的?

  “昨天你去何家验尸了?”晏骄问道。

  蔡文高不禁飞快的看了她一眼,虽然立刻就被觉察到的庞牧警告了,可心中还是忍不住道:这位晏捕头对待宫仵作的态度,可比对待自己和气太多了……

  宫仵作只浅浅的啜了一口,又将那微烫的茶碗捧在掌心取暖,听见这话,忙小心的将茶碗放到旁边小桌上,“是,死的是何家的女儿,大名何阮,今年十三岁。”

  “死因?”

  “母体虚弱,胎儿健壮,又服用了过量的打胎药,以至胎死腹中,一尸两命。”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