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2 / 2)


  刘辩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无能和胆小贪婪。陈留王则年少聪敏,文采斐然,为人处世宽宏大度,最近更是改造蔡伦的造纸术,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洁白平整纸张,一时名声大噪。

  董卓欲废少帝刘辩之事在朝廷掀起轩然大波。按理来说,刘辩并无过错,董卓是无权擅自废立的。然而百官迫于董卓权势,无一人敢出声,只有手握重兵的并州刺史丁原敢强势反对。

  董卓欲杀丁原,却又顾忌丁原旗下勇猛无双的吕布。于是频繁露出惋惜的神色: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此等猛将,竟归丁原莽夫麾下!

  恰逢旗下李肃是吕布的同乡,见董卓如此欣赏吕布,便自告奋勇去劝说。

  两人他乡重逢,吕布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李肃。

  谈到自家主公,李肃赞扬道:如今天子暗弱,对国家不利。陈留王聪颖仁德,更适合做天子。满朝文武明知这一点,却为了忠臣的虚名不愿点破,只有董公为社稷考虑,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匡扶国家,实乃大忠似奸,真英雄也。

  吕布也早有听闻,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立陈留王,当初先帝属意的也是陈留王,只是何太后家势大,在何将军的军权威胁下,先帝无法改立。

  自家主公丁原是有些不识时务了,吕布叹道:只恨未逢明主。

  李肃忙忙抛出橄榄枝。吕布未否定,却不肯收下金银珠宝,只道来日再聚。

  李肃来军中的消息瞒不过丁原。他走后不久,丁原便怒气冲冲前来:在此关节,与凉州军私相见面,你是何居心?

  吕布只得任丁原搜索帐篷,证明自己并无二心。

  丁原没有搜到密信、金银珠宝,勉强放心离去。

  夜里吕布秘密召高顺、张辽等亲信相商,众人皆愁眉不展:丁公固执,看不清大势所趋。西凉军来势汹汹,人数更是我们十倍之上,我们几千人想要全身而退太难了。若是不从,并州军恐有灭顶之灾。

  吕布扬了扬剑眉,用手指蘸水在桌上写了一个杀字。

  诸并州高级将领无一人出声反对。

  三日后,在并州和凉州军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吕布干脆利落地杀了丁原,投奔董卓。

  为了拉拢继承了并州军的吕布,董卓认其为义子。有了勇猛无双的义子在身侧,董卓肆无忌惮,很快废了少帝刘辩并以鸩酒毒杀,何太后和其他外戚一个也都没放过。

  宫外,董卓纵放兵士,肆意闯入百姓家中淫略妇女、剽虏资物。宫内,董卓不尊礼仪,盘踞中宫,霸占刘辩的妃子和宫女。

  登上大写的危险傀儡帝位后,刘协反而沉住气,巧妙斡旋。一方面拉拢手握中央军权的忠臣皇甫嵩和重臣王允,另一方面利用董卓与董太后同族关系,交好于董卓及其弟董旻。此外,在民间秘密培养自己的布衣卫势力。

  见帝不尊礼仪、留居中宫都是刘协私下给董卓的特权。既此时京中实力为尊,便坦然放低了姿态:董相待协情深义重,岂须遵寻常之君臣礼仪哉?

  刘协又以中宫美酒、美婢留董卓,更以帝师之礼待之,遇事必先问过董卓,弱化其戒心。董卓也十分会蹬鼻子上脸,私下既不跪拜天子,也不称臣,还带剑上殿,完全不把礼制放在眼里。

  整个洛阳都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这一日上朝,文武百官中有一人再也按捺不住,在董卓强硬下令要诛杀某个忠臣时愤然而起,指着董卓鼻子骂道:祸乱朝纲,滥施杀伐,论罪当诛!说罢,也不看董卓面色,拂袖而去。

  这拂袖而去之人,是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大儒卢植,就连刘备都曾是他的学生,也难怪即使嚣张如董卓也没有立即下令将他拖下去打死。

  董卓气得面色通红,满脸的横肉都抖了起来,十分可怕。群臣噤如寒蝉、莫不敢言。

  董卓正待发作,刘协抢先道:朕观卢尚书面色涨红、周身似有酒气,酒后胡言乱语,殿上无状,该施惩戒才好。

  董卓昂然,怒气冲冲:殿前失仪,其罪当诛!

  刘协蹙眉,颇为不安:朕年幼见不得血腥,不如先让卢尚书醒酒,罪罚明日待他醒了再议吧。一边对明显不肯善罢甘休的董卓使了个眼色:也是午膳时分了,众臣辛劳,下去休息罢。

  见天子递了台阶,群臣慌不迭退走。刘协便立即安抚董卓:董相且莫生气,一边连忙命宫女上茶:那卢植不过一沽名钓誉之徒,他此行不过是为了利用董相成名罢了,董相可千万别上了他的当。

  董卓一愣:何解?

  刘协淡淡一笑,娓娓道来:世人被世家蒙蔽,皆以为董相乃残暴小人,若是这般杀了卢植,岂不是坐实了名声?卢植是海内大儒,天下名士之望,若杀了他,天下百姓都会震惊,到时更有理说不清了。

  董卓愤恨,气到拍桌。那一掌的肥肉下去,震得桌案晃动不已:都是小人误我,竟使得流言至斯!

  不如董相免去卢植的职位,也能彰显仁慈。横竖卢植无能,不过会逞口舌之快罢了。

  董卓想了想,虽仍恼怒,但杀了卢植的确不妥,名声太大了,恐怕会让天下士子心寒:皇上所言有理,只是吾这口气,实在是难以咽下!

  惹得董相如此不快,便是杀了也无有不可,只是卢植不过是世家的一弃子,杀了他不过是遂了那些人的意罢了。

  董卓素来讨厌那些试图和他夺权的古旧世家。在这方面,刘协竟和他一致。天子私下里一直表达世家贪婪,唯有董相可靠的观点。董卓十分满意,毕竟在依赖世家大族才能统治的东汉,这也算是自掘坟墓了。

  当下董卓便按下了在朝上被刘协阻拦的不快,毫不犹豫地骂起了世家:皇上的意思吾明白,世家唯小人也!

  世家把持朝政,董相这等肱骨良臣的名声也被抹黑,得想办法祛除了董相污名才是。刘协抛出了自己的看法:杀之怕是不尽,不如先罢职。横竖董相旗下人才济济,不若令段煨、李儒等人补了他们职位罢。

  董卓一听大喜,也不谦让:皇上说的是,吾这便让他们领了职位,明日便过来谢恩。

  董相还是要多网罗人才才是,我观朝中人虽不言语,但文官眼中对董相均是轻蔑,刘协笑道:不如从全国提拔小吏上来,朝中这些人便弃之不用了。

  董卓虽然也想,但朝中文官基本全是世家贵族。即使嚣张如董卓,也不敢动这种大换血的念头,当即大惊失色:皇上年幼,不知其中利害,更何况小吏岂不堪大用!

  刘协不以为然,带着一身年少无畏的天真之色:董相未曾怕过人,何至于惊慌?你我君臣一心,更有猛将良才,有何为惧!

  乱世正是铲除世家的大好时机,世家已成庞然大物、与朝廷对立,更是兼并了大量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引发了黄巾起义。过程必定艰难,不过倒是不妨让董卓做一下坚固的肉盾。

  刘协笑着招宫女把好酒拿上来,又传唤了几名美人,话题巧妙一转:协近日研究酿酒,颇有心得,这第一壶,便请董相品尝。

  皇上亲酿的酒,不知道是何滋味。董卓在美人的劝说下,几杯高度数酒下肚,目光颇有迷离。

  昔年鸿都门学兴盛之时,世家并无今日嚣张之态,不若重启新学,以洛阳门学之名,培育忠君爱国之士。李儒素有谋断,堪当招募之大任。

  董卓连连点头,心腹来培育新的心腹,那当然好啊!

  刘协又道:董相不若掌管太学,岂不可灭了那些眼睛在头顶上的世家贵族子弟威风?又可向吾推荐忠于朝廷的贤臣能吏。

  酒色上头的董卓受不得激将法,更加上一直颇受世家掣肘,立即同意了。

  兴办洛阳门学,广招寒门子弟,且十岁以下皆免束脩(即学费),用寒门冲击世家的统治。至于董卓掌管太学,不过是刘协分散世家注意的幌子,太学由来已久,里面多是世家贵族的儒生,让董卓这粗通文墨、毫无品德的人做忌酒(即校长),简直是奇耻大辱。

  朝臣自是不答应,但以为残暴不堪留名史书的董卓战斗力非常。翌日,董卓在朝堂上把反驳这些建议的人给骂的狗血淋头,更是威胁道谁敢不送子弟去太学便论军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