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5)(2 / 2)


  自己没实力还想对董卓余党赶尽杀绝,最后造成长安失守,连皇帝都被掳掠了去,使得大汉葬送了最后一丝翻身的机会。

  早朝,果然又旧事重提。

  除了要恢复三公九卿,被刘协发配到毫无实权部门去的某个侍郎做出一派忠君爱国的样子,开始对刘协指手画脚了。上书《防微》,跪在地上痛心疾首地批评刘协在宫中炼丹、养鸽子、种植白叠子、雕刻、酿酒、造纸、以及分封了多个女官。

  也被剥夺了大部分权利的郑泰则上书《论学》,主张废除洛阳门学,认为没有名望的、为士族瞧不起的寒门子弟根本不配得到教育,日后更是不能将这些人提拔为官员。

  刘协摩挲着茶杯,低头掩饰住心中的一丝不耐。这群人被单独幽闭在宫中时,装得跟鹌鹑似的。一旦放出来,没了生命之忧,仗着皇帝宣布清算完毕,便上蹿下跳、谋取权势。甚至有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儒家文化荼毒得太深,恨不得斥责皇帝不遵礼法,并一头撞死在大殿柱子上,搏个青史留名的好名声。

  不过今日决定不走拂袖而去震怒路线,面对这些质疑,刘协笑得十分和气,抛出了一个问题:朕且问,若是恢复三公九卿,你们认为谁当做三公,谁当做丞相?

  礼部郑泰率先出列推举道:王允大人满腹经纶、刚正不阿,更曾招降十万黄巾军,立我大汉国威,如此文武兼备之人,当为丞相。

  刘协环顾朝堂,见十几个臣子连连点头,王允隐有得色。

  吕布立即嗤笑:十万黄巾军,那群乌合之众不是只有两三万人?对方敢号称十万,王大人也敢号称十万的军功啊?

  王允的面色有些涨红。

  臣认为不妥,王大人喜以莫须有之名给他人判罪,若为相国,恐怕有负众望。陈宫出声反对道:各位大人想必早已知晓,蔡邕大人因为董贼死得不成人形,曾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叹息,此乃人之常情。但就因为这声叹息,竟引得王大人大怒,将他扭送到了大理寺问罪。

  田丰则斩钉截铁道:按照律法,王大人根本就无权逮捕蔡邕大人。如此行事草率、不服律法,岂能服众?

  王允欲要开口辩驳,刘协则瞅准时机,凉凉地插话说:王爱卿在董卓在时隐忍久矣,死后恨不得生啖其肉,也是人之常情。说罢,转向另一位礼部侍郎钱大人,问道:不过,钱大人为何上书一定要置蔡邕为死地呢?

  既然皇上开口问话,王允只得把辩驳的话生生咽了下去。

  被点到名的钱侍郎忙道:蔡邕为董卓所召,短短时日,就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机要职,后来更是封高阳乡侯,明显就是董卓党派,焉能不杀?

  此言差矣,董卓只是因为蔡邕名气大,征召他详装广纳贤才。当时蔡邕推辞不受,朕记得还是董卓那贼派兵将他押送回京的。刘协道:自从封官,蔡邕一言一行,无功也无过,既然朕说过董贼余党已清算完毕,便不会再追究。

  皇上此言大善,君子一言当驷马难追。荀攸立即支持道:若是如钱大人所言追查蔡邕,乃是无中生有,满城官员听闻都会心神惶惶。

  王允却不依不饶:皇上,既那蔡邕尸位素餐,又怎可为高阳乡侯一职?当时冲动之下已经得罪蔡邕了,本以为禀告皇上会严惩蔡邕,谁料到皇上居然有重用蔡邕之意,如此一来,王允也不得不奋力将蔡邕踩到泥地里。

  没料到,刘协轻易松了口:可,那便罢去蔡邕侯爵并官职,命其即刻搬离侯府。

  王允松了一口气。

  刘协又浅笑问:众位爱卿,认为谁可当三公之职?

  曾经做过三公的人,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及买官的崔烈尽数被下狱,朝堂上最有名望的当属王允和卢植。

  王允方才已被驳了面子,于是便有一王姓侍郎建议:卢植大才,乃国之栋梁,当位列三公。

  第31章 洛阳食堂

  卢植性情刚毅、不畏强权,以文官出身历任九江、庐江太守。且是海内知名的大儒,门生众多,的确堪当三公。

  对于群臣的建议,刘协并不着急。

  董卓死后,刘协给了卢植两道诏书。一道是重回朝廷,任户部尚书,行使管理官吏大权,一道则是担任洛阳门学忌酒,统领洛阳门学。

  洛阳门学博士、讲师都无官职,只有统领门学的忌酒是官职,品阶也不低,乃是正四品,佚比千石,有进宫面圣、参与早朝的权利。但作为门学的忌酒,背后有数千的学子,是相当忌讳站队的。这一点,刘协早已和卢植点明,若为忌酒,则早朝时不议政。

  卢植接受了洛阳门学忌酒的诏书,自此不来上朝。

  田丰刚直,又是负责吏治考核、监督的监察院之首,也不管卢植的名气多大,毫不留情反驳道:诚然,卢忌酒品德高尚、学富五车。但可有功绩?平叛无功、治理九江、庐江郡能力平平。此等学者大儒只适合做门学的忌酒,皇上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实乃大善。

  刘协问:卢忌酒何在?

  一名监察使回答道:回禀陛下,卢忌酒告假了。最近事务繁忙、忌酒年事又已高,身体承受不住,便告了长假。

  王允闻言皱眉,显然一个年老多病的人是不合适作为三公的。

  众位爱卿,既然无合适之人担任,且三公九卿制时战乱四起、民不聊生,说明此制已不适当今之世。朕意已决,既无要事,那便退朝罢。说罢,刘协也不理跪在地上的几位大臣,径直走了。

  吕布也跟了上去,愤愤不平道:我看这群人就是在密谋结党,那王允老儿,明显就是为首的那个,当杀鸡儆猴才是。

  刘协耐心解释说:王允出身的王氏家族乃是河东郡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司州颇有影响。有名气的读书人轻易杀不得,杀了他们更要煽动读书人对我们口诛笔伐。

  作为少年天子,若是被扣上乱杀忠臣的帽子,名声尽失便朝廷不稳。当然读书人也不是杀不得的,曹操得势后不照样杀了孔融、杨修,还逼死了荀彧,毕竟那时地位稳固,已不怕口诛笔伐和失去人心了。

  留着他们,朝廷上不得太平,会继续起挑唆之意。

  暂时不碍事,我们自岿然不动。刘协道:若是得空,下午同我去见蔡邕吧。

  吕布先去了兵部。

  兵部依旧是熙熙攘攘的,后院里不乏人公文看久了,就站起来活动筋骨,在院子里角抵。

  吕布看得兴起,也加入了进去。他是天生神力,不一会儿,众人便一哄而散,整理好衣衫逃开:散了散了、打不过将军,处理公文去也

  吕布不得兴儿,只得回殿内看公文。高顺领着那天抢来的小兵,正在给文件分类,重要的、需要吕布批复的都单独拿出来堆好。自己能审批的则堆在另一沓,若是吕布闲了,也会拿起来抽查。

  吕布在丁原帐中时就为军中主簿,处理这些倒也不费神。今日无事,便把高顺批复的一沓都重新看了一遍。高顺做事果然仔细,无一处疏漏。刚放下笔,便听得三声响亮的钟声。

  吕布道:唔,午饭时辰了。

  高顺问:将军,今日是去食堂吃还是命人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