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57)(2 / 2)


  4.巡考官就位。

  5.试卷密封中。

  6.考生注册登记。

  7.在考前一天,发放准考证。

  8.安排考场编号,考场检查完毕。

  吕布在前七项前都满意地打了一个勾:明天就是考试日了,在所有考生进入考场之前考场务必要重新打扫一遍,一个小纸片都不能留下。

  晚上吕布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披衣起来给刘协写信。

  第二天,考试开始。

  第一场考试为笔试,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下午场则是做文章。

  和明代禁锢人思想的八股文考试完全不同,笔试考试是刘协参考了行测和申论的式样,更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上午场和行测相似,分为常识判断,语言理解表达,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只是比行测少了数学部分。下午场写文章则是侧重考查一个人品性、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下午考试结束,鼓声响起的时候,所有的考官不约而同地喝道:停笔,收卷!

  有的考生却还在争分夺秒地往试卷上写东西。

  考官直接将还在奋笔疾书的考生推开,面无表情地收走所有的卷子。

  而这些不肯停笔的考生的姓名,也被每间考场后面的副考官暗暗记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生啖眼珠和鸡肋的典故都出自三国演义。

  因着演义,刘协高估曹操实力和影响力了,给的装备一等一。曹操身边也没有戏志才、荀彧、贾诩和郭嘉谋士,因此败得很快。

  第92章 九十二章

  大抵成功时人身边总是会不自觉地聚集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为名,有的人为利。回到并州后,身为一州刺史,吕布身边也不缺人投靠。其中,有一位从河内郡带着千余壮年人来投的黄巾贼首,名字叫郝萌。

  当时吕布心下大喜,因这不仅是自身魅力的证明,更是并州一州之力在天下十三州中最差选择形象扭转的证明,在交手验证了郝萌的实力后,命令亲随摆宴席,和郝萌相谈甚欢。

  酒过三巡,激动之余吕布信誓旦旦握着郝萌的手说:老弟不辞辛苦赶来并州,绝对是明智的选择!我一定会和陛下禀明你的忠心,说明昔日沦为黄巾贼的不得已,你且宽心,陛下向来鼓励回头是岸,决计不会亏待你的。毕竟连被俘虏的黄巾将领徐晃天子都打算重用了。

  然而天子下的诏书与他所料大相径庭。诏书比往常下来得慢,只分了一个百夫长的职位给郝萌,并特地要求将他带来的人悉数打散,分到并州不同的地方。

  原来刘协记得演义里面郝萌会背叛吕布,自然不会对其委以重任。收到吕布的信件,见其收复郝萌心情甚好,仿佛透过纸张能看到他神采飞扬的样子,觉得立即一盆冷水泼下去不妥,于是便先给了郝萌一个百夫长的位子,并让监军盯紧郝萌的动向。若是考查下来,郝萌若心性不错,再加以提拔不迟。若是不幸真走了演义里面的老路子,则就地处决。

  然而吕布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接到诏书,脸上挂不住了,觉得十分尴尬。于是问计身边幕僚:那日我在桌上承诺了郝萌,他来投奔我吕布决计不会后悔,必得天子重用。说罢他长叹了一口气:如今陛下只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小的百夫长,还特地交代将其带来的人远远打散,这要如何是好?

  有一幕僚问:主公可是想要再次写信禀明陛下,请他多给郝萌一些信任,莫这样粗暴地将其所率千人打散?

  吕布点点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至少得给他留一些亲随吧。这种提防的风格不像是陛下。陛下一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也不知道是兵部谁给的建议。既然诚心招降,那昔日过错就该既往不咎,这郝萌是一员猛将,又是他既乐进后第二位强烈推荐的将领。第一次推荐乐进时陛下可是直接对乐进委以重任,这次的推荐却碰了点壁,顿时觉得心下窝火。

  一幕僚说:主公说得有道理,这种用人的小事,应当是兵部提出的建议,陛下只是批准而已。兵部距离我们千里之遥,哪里会懂得我们这发生的事情呢?若是这样对待郝萌,以后还怎么会有人来主动投奔我们?

  另一幕僚连忙摇摇头:不可随意质疑陛下的旨意。不管是兵部谁的建议,这都是天子御笔批过的诏书。为了一黄巾贼子和陛下讨价还价,怕是会让人凭空怀疑主公的用心,得不偿失啊,主公万不可因此和陛下生了嫌隙。

  吕布沉声说:我只是写信和陛下再次商量一下对投降之人的处置,行事光明正大,有什么让人怀疑的?

  一幕僚轻声说:主公这并州刺史的位子本来就令人眼热,在这节骨眼上为一投降之人某重职,让朝中之人怎么想?

  吕布挑了挑眉,轻哼了一声,显然浑不在意:他们怎么想?

  幕僚叹了一口气,看向吕布:这天下拥兵自重的人还少吗?郝萌及带领的数千精兵和五百马匹,可不是不小的势力。以往以这种方式收拢人心和朝廷抗衡的地方大员,可是多如过江之鲫。新帝即位后,显然对这种事情十分忌惮,鲜少有人敢这么做。

  见主公不以为然,幕僚又道:昔日主公常伴天子身侧,如今您不在天子身边,许多事情没法和天子直接解释,若有小人在旁边不断进谗言,主公您的地位就危险了。

  吕布蹙起了好看的眉头,不知为甚觉得不在天子身边十分刺耳,不耐地摆了摆手:那便算了,你们去和郝萌交代一声,只要他以后立得战功,我自会立即上表为他请封。

  自回到并州,每次来到一大城,总会有人毛遂自荐为并州刺史出谋划策。吕布挑了几个顺眼的做幕僚,但在天子全面改革官职后,朝中已经没有大臣有分封官职的权力了,因此这些人没有官职在身,只有吕布给他们发的薪水罢了。

  此次考试选拔人才,吕布对这些幕僚一视同仁,他们没有任何特殊待遇,要和各地赶来的考生一道经历残酷的几十进一的选拔。

  吕布也没有问过他们的想法,因为在天子的不断灌输中,他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男子汉顶天立地,就该用自己的才学来打拼出一片天地,拼关系抄捷径是不可取的。而他,当做确保并州考试公平的第一人。

  在考试结束后,几个幕僚先后找了吕布聊天。

  如今各地刺史的权力都被削减,若是照此下去,主公以后的军权也是要分出去些许,希望主公早做打算啊。

  这刺史之职,竟像是个烫手山芋,不仅没有为您带来足够的好处,反而使您受到大理寺和监察院的掣肘,还不如单纯做将军时来得自在。

  冀州袁绍在公孙瓒、赵云和高顺三方的夹击下已是不支,以您名扬天下的威名,攻击其疲惫之师,无异于秋风扫落叶之势,为何天子迟迟没有下诏让人出兵呢?

  几个人都是这个意思,聊得吕布心下烦躁,有心呵斥却又觉得对方似乎是为了自己着想,若是发火难免寒了人心,只得耐下性子听他们啰里啰嗦说了一堆。不过他心下倒是没有想官职和权力被削减的事情,晚上在席子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下思忖:

  横竖不出十日,这第一轮考试的结果就出来了,之后三日第二轮笔试和面试结束,最多再过三日,结果就出来了。官吏选拔结束后也无需我在此坐镇了,倒不如趁着袁绍连绵作战,兵困马乏,去突袭冀州。

  想到做到,他立即一骨碌爬了起来,提笔给刘协写信请战。

  刘协的回信来得很快:稍安勿躁,在科举结束三个月之内,并州都需要你坐镇。

  吕布收到回信郁郁不乐,幕僚们问及请战结果。他只得回答道:陛下自有安排,我先把并州的事情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