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2章煞科(2 / 2)


  昔日唱着童趣歌谣的乖乖女张园园,摇身一变,成为了夜店舞曲的女王。

  在湾仔和旺角一带的新潮酒吧和舞厅,以往这些都地方都是放劲爆的欧美音乐,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但自从这首「煞科」出现后,无与争锋,她就成为夜店的最新宠儿了。

  本港的几家大型的夜总会不惜重金邀请张园园客串演唱,但其父母以其未成年为由,不准其出入夜店场所表演。

  以上这些都是报章娱乐版面的报道,社会版面的新闻也有报道。

  「一支歌,带动一个产业兴旺」

  这是左派媒体「新晚报」使用的标题,角度不一样。

  自张园园这张唱片上市出街,本港电器行和音乐中心的hi-fi(音响)销量大增,连同唱机、唱片、录音机、录音带等一系列商品销量大增,成为了相关行业的最大赢家。

  本港行销的几大品牌hi-fi的代理商正考虑,邀请张园园代言其产品。

  「本土的音乐的崛起」

  这个是「星岛日报」专栏撰稿作家的标题。

  开篇铺陈,先分析香港流行音乐的多样性,从欧西流行曲、国语时代曲、广东小调、鸳鸯蝴蝶派、低俗鬼马歌,再到现在的粤语流行曲。

  接着从流行音乐文化,在过渡到分析社会发展,从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土地,然后洋洋洒洒分析一通,说得云里雾里的。

  反正卢母和卢小妹是没搞清楚这个专栏作家在写什么,直接略过了。

  新闻,有褒,自然有贬的。

  「煞科?噪音制造者的罪魁祸首」

  最近各区议员办事处接到多宗市民投诉,无论公众地方,还是私人屋宇,最近噪音频频扰民,比地盘施工的噪音更加广泛。

  尤其是以大街的唱片行门口的大音响,还有年轻人在家里的hi-fi,天天放着这首劲爆的音乐,让不少中老年人苦不堪言。

  多名非官守议员表示会积极回应市民诉求,会尽快提交修订防止噪音污染条例给立法局审议,确保市民身心精神健康。

  这支「煞科」引发了第一个社会不良现象,就是噪音扰民了。

  “哼,全香港隔离邻舍整天打麻雀,嘈喧巴闭,又不见他们去投诉?”卢妈有些不忿地道。

  “就是,有口说别人,没口说自己。”卢小妹赶紧附和了一句。

  “哼,继续看吧,我想你们等下就笑不出了。”卢爸指了指下面的那叠报纸,气哼哼了一句。

  「卢东杰新曲,教坏风化,惨遭封杀?」

  这是右派媒体「工商日报」新闻标题,有些夸大其词了。

  近rb港多间中学的学生被发现出入舞厅等娱乐场所,或是私自开舞会派对,据悉是最近受一支舞曲「煞科」的影响,一时贪新鲜,图过瘾。

  不少家长纷纷指责卢东杰写的歌曲,教坏人了自己的小朋友,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极其恶劣,因此家长联名去信市政局,要求禁止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播放此歌曲。

  这样一首快歌舞曲,中年家长对此深恶痛绝,而年轻人则是爱不释手。

  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单止引起一股音乐潮流,它也引发社会的不良现象,这也是卢东杰当初没想到的。

  这其中究竟有没有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就不得已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