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谢谢大舅母,”沐彦卿甜甜地道谢。

  “大嫂又给我出难题,这一把抓的,我可没有回礼现拿出来,”薛氏调笑着说道,不过厅堂里的人都知道薛氏这话也就是说说,从出嫁到现在,薛氏还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出过什么差错,每年就是见不到侄子侄女,礼品也都是准备的齐全。就算是前几年沐家的情况不大好,她也是把给小辈的礼品准备的齐齐整整的,先不论价值如何,单论其中的心意就无人能比拟。

  “我还贪图你几件礼品?我这是亲相我大外甥呢,你不说话才好呢,”袁氏笑着说道,她嫁过来的时候,小姑子还待字闺中,在那几年他们相处的就不错,所以这情谊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哥大嫂突然回府,薛氏自然不能立刻离开,这一开始聊天就更是停不下来了,一时之间厅堂之中都是女眷的说话声,薛朗沐彦卿作为晚辈不能随意插话,就是外祖父和大舅母也完全插不进话去,只能在一旁干看着,不过脸上的表情不错就是了。

  厅堂里的气氛不错,一直到外面又响起了马车辘辘的声音,她们才意犹未尽的停下了。

  “应该是老二家的回来了。”袁氏撇撇嘴,语气并不多友好。

  大舅母和二舅母面和心不和在薛府不是什么秘密,大舅母性子直,是顶看不惯二舅母小家子气的性子,而且当着他们也从来不避讳这些,所以沐彦卿是见怪不怪,不仅是他,薛老爷子和老夫人也已经习以为常。

  “哟,大妹回府了?”薛二夫人林氏一进门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语气有些佻,有些不尊重人,她一直对公爹公婆接济这个小姑子不高兴,时常想着公婆背地里不知道拿了多少银子给小姑子,一想到这个她就心疼的牙痒痒,相由心生,所以林氏对薛氏有好脸色才怪。

  薛二爷进门之后和爹娘兄长妹妹点了点头就坐在一旁饮茶,丝毫不管他夫人说了什么。

  “今是大年初二,连某些人都知道回家看看,大妹儿就不能回府看看爹娘?”袁氏笑着把话怼了过去,还特意把‘家’字咬的重了些,厅堂里的人都心知肚明,林氏正经的娘家并不在京城,她现在一直当做娘家走动的只不过是她的一门远房亲戚,在亲缘关系上虽然关系并不近,但是因为整个京城只此一家,所以显得亲近。

  不过照袁氏看起来,那家人贪得无厌,吃相难看的很,也就只有老二家的才把那家人当个宝,袁氏曾经也好心的提醒过,不过出师不利,没有把人叫醒还惹了埋怨,从那之后妯娌两个的关系就变得更差了。

  “大嫂说的是,”林氏有些咬牙切齿。

  袁氏还想再说,就被薛氏阻止了,“二嫂快坐下,您和二哥回来了,怎么不见几个孩子?”

  “都在外面耍呢,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子,性子是一个比一个野,也不知道是像了谁?”林氏坐在一旁的太师椅上,睨了一眼沉默寡言的薛二爷,自然是没有得到一个眼神,薛氏撇了撇嘴,没有了说下去的**。

  这话薛氏也没发接,只能干干的笑了笑。

  “爹娘,我们回来的时候,看见所有的粮店都在涨价,今日比昨日又将近涨了两倍之多,我们是不是把粮店停一停,等过几日再卖,肯定能涨的更多的,”这是林氏过来的目的,这粮食是一日一个价格,现在粮价已经空前的上涨,要是再晚上几日,肯定能赚的更多。

  林氏的话音刚落,厅堂里安静了很多。

  其实要是单纯以商人来讲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毕竟商人逐利,商人逐利,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这样做未免——

  “朗哥儿你怎么看?”薛老爷子沉声问道。

  “孙儿以为此事不妥,现在这样的时局我们还是跟着大局走比较好,何况其他众多大规模的粮铺都没有这样做,我们不宜轻易尝试,枪打出头鸟,像我们这样背后没有势力,这次还是因为姑母的提醒才侥幸有了存粮的铺子,还是不要铤而走险的好。总之我们现在已经全是盈利,就算保守估计银子也不会少,还是保守一些,”薛朗慢慢说道。

  大表哥看的还真是敞亮,沐彦卿赞了一句,而且最重要的是朝堂之上是绝对不会纵容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这可是京城,皇城所在地,恐怕用不了多些时候朝堂上就要打出头鸟了。

  “自古险中求富贵,朗哥儿也太保守了一些,”林氏笑着说道,她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商人逐利不是很正常的事情,林氏还待再说——

  薛老爷子把手里的茶杯重重的放在了案几上,声音之大让厅堂之中的众人都哆嗦了一下,他明白二儿媳的意思,正因为明白所以才更气愤,商人逐利是不假,但是就算再大的利也不能暂停售粮啊,对于小家庭来说,这可都是救命的粮食,而且现在这么高的粮价他们赚的就不少,做人还是得知足才是。

  “此事我不想在再次听见,薛家粮铺的这批粮食一直卖到余粮不充足再关门,而且价格跟着大商行走,不能私自更改,要是被我发现,我就直接把他逐出家门,”薛老爷子说道,掷地有声。

  厅堂中一阵安静,薛家大老爷和大夫人袁氏没有说话,薛二老爷脸上面无表情,薛二夫人林氏虽然没有就此转身离开,不过脸上的表情可以说阴云密布了。

  在这一瞬间,沐彦卿其实挺佩服薛老爷子的,看得清局势才能走的长远在任何时候都适用。

  这之后没多久,沐彦卿就跟着薛氏离开了。

  然后就在几日之后,薛氏就收到了薛府的来信——

  薛家由外祖父做主分家了,因为外祖父和外祖母自觉还年轻的很,还能忙活几年,所以这次分家薛家把家产分了三份,外祖父占二成,大舅父作为嫡长子拿到了五成,二舅父分到了三成,总之依照陈朝的继承律法,这方分成是极其合理,谁也没能说什么。

  这之后,薛家粮铺还是还是薛家粮铺,而二房开始自立门户。

  虽然信中没有写明原因,不过联想到之前的情况,想也想得到,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二房闹得厉害了,为了避免最后造成难以维系的后果,外祖父才不得已为之,想想还真是悲哀。

  薛氏也唉声叹气了好几日,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像是沐家也还不是慢慢的就分开了。

  初八日,城南书院突然开课,因为在出发之前沐世规已经写好了手书,沐彦卿从孟先生那边要来了推荐信,又拜托青山亲自跑了一趟,所以郭嘉入学城南书院的事情可以说非常的顺利。

  郭嘉入学是薛氏和沐彦卿亲自送过去的,虽然距离说不上多近,马车在雪地上行进的也很慢,不过在薛氏看来时间还太短了些,因为一直到郭嘉下马车,她的叮嘱都还没有说完,只能红着眼眶看着郭嘉进了书院。

  沐彦卿也有些不舍,不过以后有的是机会相处,也不着急这一会儿。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上元节的前一日。

  沐世规离开之后,前几日还两日来一次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来信的间隔越来越长。

  这样的情况薛氏和沐彦卿母子都是早已预料到了,毕竟随着距离京城越来越远,他们一行人就越来越需要警惕,没有时间写信,或者一时之间没有找到送信的人都是有可能的,总之虽然心里担心,但是他们到底没有乱了手脚。

  在这些时日里京城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京城的粮价越来越高,到最后已经上涨到就是小富之家都难以承受的地步,但就算是这样,各个粮铺外面还是排满了等着买粮的百姓。

  在这之中就出现了一些利用百姓的急迫心理谋取暴利的商人,恶意当场抬高粮价,甚至有的还搞了个价高者得,总之为了银子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生存面前,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为了买粮,百姓们与粮铺还发生了几次冲突,有几次甚至还不得不惊动官府。

  不过,这些和薛家粮铺都没有什么干系了,因为没有粮食来源,薛家粮铺的粮食被哄抢一空之后,就彻底关上了门,现在一家人都乐得清闲。

  沐彦卿没有关注二舅父二舅母之后做了什么,人都是有私心的,想为自己牟利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沐彦卿不觉得这个有错,总之只要他们能承受牟取暴利的后果怎么着都行。

  其二近来京城出现了一个传闻,讲说当朝梁王殿下秦祁闯进孟先生府上,出言不逊,甚至大放厥词,至他离开孟府,孟先生就一直卧病在床。

  传闻与事实真真假假,在京城之中传播甚广,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被说的多了事情就成了真的,一时之间梁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陈朝儒学治国,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平民百姓,都对大儒心怀敬意,作为陈朝最有名的两位大儒,沈菁和孟伯泀名声一直显赫,现在出现这样的事情自然人人想凑热闹,最终还是就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盛德帝在朝堂之上点名批评了梁王秦祁,并勒令他亲自上门向孟先生赔罪,且以后不能再随意上门打扰先生,可谓是给足了孟伯泀面子,也狠狠打了以陈太后为首的一派的脸面。

  这件事情,沐彦卿勉强算是当事人,当时梁王殿下离开之后,他就觉得先生有事要吩咐,现在想起来这波反击真的是快速又狠绝,不过这也算是和陈太后一派正式宣战了,以后的麻烦恐怕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