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5节(1 / 2)





  唐枕:“那一艘船只算一千好了,三艘船就是三千。后头还有十几艘船,他们这一次,少说带了七八千人。应该还有一些人留在了青州。毕竟他们在青州的新巢还得有人守着。”

  婉婉察觉到唐枕情绪不对,不由放下千里镜,侧身担忧地看着他。

  唐枕目光却只盯着远处那些船只。

  “这么好的船,这么多兵力和武器,却宁愿烧了粮仓逃走,也不肯留下来试一试。这些士族,其实跟石啸都是一路货色。那么任用这些人的朝廷,又能好到哪里去?”

  “婉婉,我这次……是彻底下定决心了。”他低头看着她,“婉婉,你会看着我的,对么?”

  婉婉握紧了他的手,重重点头。

  第66章 修细节  怎么回事

  赵家的楼船率先停靠在了码头前, 还未放下舷梯,他们就发现安州码头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赵伯秀站在窗口往外看了一阵, 对赵太守道:“码头扩建了,还增设了不少警戒的人手。他们身上的铠甲还是石啸的那些。”

  石啸是马贼出身,粗人一个,压根不讲究礼,他手下兵卒的铠甲都是东平西凑,打到什么就套上什么,只有头顶和胳膊上一条红布做区分。

  赵之近闻言便笑了, “看来唐家是没钱了。”

  要不然哪家士族会放任手下穿成这副样子?

  赵伯秀:“既然如此,不如多送唐家一些财帛之物,以此聊表谢意。”

  父子二人说起来话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主人翁态度,正闲话间,管事忽然满头是汗地来通报, 说舷梯已经放下, 但是码头的人不让他们进城。

  赵之近不悦道:“怎么回事?难道他们不知道是本太守回来了吗?那杆赵字大旗他们看不见吗?”

  那管事颤巍巍道:“他们说口说无凭, 要亲眼见到大人您才肯信。”见赵之近不耐地皱起眉头,管事忙补了一句, “他们还说要是您再不露面, 他们就要将咱们的船当做匪船烧了。”

  “岂有此理!”赵之近瞪圆了眼睛, “匪盗能用得起这样豪奢的大船?你去传话,让唐枕过来见我。”

  赵伯秀却阻止道:“父亲, 石啸毕竟是唐枕杀的, 如今他手里还有三万兵力, 咱们不能跟他硬碰硬啊!”

  赵之近道:“唐枕不过一个小辈,就算他杀了石啸,是安州的大功臣, 也不能不敬师长。莫非他也要反?”

  此话一出,父子二人皆是一静,其实在来之前,他们就与已经联合其他几位士族的家主谈论过这个可能,毕竟这年头,连阿猫阿狗都敢反,唐枕这样一个一战打响名气的青年才俊为什么不敢?

  不过最后,没有人认为唐枕会反。其一,唐家豢养的私兵并不算多,而唐枕刚刚收编的兵马并不算忠心,他想要起兵造反,也得有那个本钱,而如今安州人少钱少粮更少,光靠唐枕自己,是养不起那么多人的;其二,大凡造反的,不管心里怎么想,都要扯一层遮羞布来个师出有名,一如“蒙受朝廷冤屈”的德广王,一如被逼迫到无路可退的“良民”石啸……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军心为了名声?手底下若是人心不齐,自己内部就先乱起来了还怎么打仗?

  其三,他们此行集五家之力,带了近万人马,唐枕真要动手,吃亏的是谁还不定呢?

  赵伯秀道:“不过传言里,这唐枕确实有些神异的地方。父亲,咱们还是要谨慎行事。”

  赵之近想了又想,忍耐下了这股脾气,首先起身离开了船舱,他上到甲板上,一张颇有威严的面孔暴露在码头上众人的目光中。

  “原来真是赵太守啊!”

  赵之近踩着舷梯下船,却没见到唐守仁,更没见到唐枕,码头上相迎的只有一群形容粗鄙的管事下仆,赵太守正要发问,忽然听见人群中响起了一阵大声的“窃窃私语”。

  “这就是赵太守啊!真是人模狗样。”

  “烧了粮仓弃城而逃,呸,真是小人!”

  “这种人迟早要遭报应!”

  赵之近:……

  赵伯秀也沉了面色,“谁!是谁在胡说八道!”

  前来迎接的管事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他微微佝偻着身子,疑惑地往周围看了又看,“大人,没有人说话啊!”

  赵之近和赵伯秀环顾一圈,确实没见到哪个贼眉鼠眼的在大放厥词,两人于是暂时咽下了这口气,带着几十名护卫跟在管事身后往前走。

  谁料刚刚走了几步,又有声音响了起来。

  “这赵家没一个好人,安州不欢迎他们!”

  “赵家人滚出安州!”

  “是谁在说话!”这回连赵之近也忍不住了,朝着四周吼了一声。

  四下里顿时一静,老管事疑惑道:“大人,哪里有人说话?”

  赵伯秀冷笑道:“明明有人在骂赵家不是东西,还要我们滚出安州,我们都听到了还想抵赖?这种当众折辱士族的贱民,按律应当流放千里!”

  赵之近:“莫非你们以为我们父子的耳朵也跟这老头子一般不灵光?”

  码头上顿时一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赵氏父子的身上,仿佛在看两个疯子。

  跟随在二人身后的心腹侍卫提醒一句,“大人,公子,方才没有任何人说话。”

  赵氏父子齐声道:“不可能!”

  侍卫的表情一言难尽,只得转头问身后,“你们都听见没有?”

  眼看几十名护卫一同否认,赵氏父子也不由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

  那老管事,还有这码头上的,都是唐枕的人,他们父子自然不信,可是带出来的这些侍卫,都是府中培养了数年的心腹,不可能同时被外人收买,更不可能一起说谎骗他们?

  难道真是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