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章 从芝加哥到迈阿密(2 / 2)

这些设备是不会对外出售的,所以也就不像其他建筑材料一样存在配方泄露的问题。

“来一切进行得不错,殿下准备从哪里开始呢。”

“我想从迈阿密开始比较好。”

――――――――――――――――

语气很豪迈,但是涉足工程领域并不是那些意淫一样想的那么简单,至少如果你想在短时间内瞬间启动的话还是颇为不易的,因为你无法绕开一大堆的工程建设资质。尤其是当维勒安企图推动一个全面的城市化解决方案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

获取一个地块的开发资格就需要跑三十几个公章――别以为这是另一个异界后世的某个国家,才有那么多政客对于卖地各种吃拿卡要,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中就对这种情形有过充分翔实的描写――一个没有背景的老头儿,自己弄了一个小发明,去申请专利却跑了几十个衙门,虽然家言不免有夸张的嫌疑,可多少也能让人管中窥豹地对英美法系国家披着程序正义外衣的合法勾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幸运的是,迈阿密很需要我们――不然的话凯恩斯州长也不会亲自过问并且愿意尝试我的提案。两天前我当着他的面在平地上完成一栋加油站之后,凯恩斯先生就成为了这个项目最努力的推销者。

这座废墟中的城市,急需有人来扶植――而这一切都得感谢926年那场著名的迈阿密大飓风,直到百年之后的把新奥尔良夷为平地的卡特里娜到来后,才让迈阿密大飓风的“历史地位”下降了些。

“凯瑟琳小姐,欢迎您的再次来访,这几天我们州政府、市政府都对你们的提案进行了严密的讨论,也做了很多配套工作,我想它很快就会通过的,现在只有一些诸如招投标形式之类的小问题需要敲定一下。“

“哦,是那些‘形式’的小问题么,”诺娃假作不经意的扶了一下眼镜儿,随手一捻手上的文件夹,一张亚麻质的花纹纸张从里面被带出了几厘米――她分明到州长先生的眼睛在划过那张纸片时闪过一丝绿光,但是又很快的隐没了,“我们非常愿意‘配合’州长先生处理那些细节问题的。”

“那是当然,你,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合作最终一定会成功――但是这个真的是一些小问题,嗯,是这样的,根据相关的联邦法律,贵公司在我国并没有独立承建大型工程的资质,虽然我们的专家组对您使用的专利技术的效果进行了翔实的评估,认为这是可行的。但是你们目前还不具备成为这样一个项目总包方的经营管理和建设资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只能把技术转让或者授权给别的资深的大公司来运作,当然目前对你们最有利的选择就是寻找到一家愿意让你们赚走大头、同时资质又够格的公司,愿意给你们当陪衬进行联合体投标。”

“我明白了,州长先生还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我想我们会处理好的,对了,刚才我进办公室的时候,到州长先生有一张票据掉在地上就帮您捡起来了。”

“哦不――您知道的,您如果捡到了什么东西可以帮我寄回家好了,您到我这里正忙着呢,万一错拿错些东西就不好了。”

“啊……对不起是我冒昧了,我会处理好的。”

不在办公室里受贿,那是米粒坚果法律的明确规定,也是米粒坚果们的节操下限,居然刚才连这点都忘了。

“真是一群虚伪的人啊!”诺娃把这个念头从脑子里赶走,迎上正在对面咖啡馆里等待结果的维勒安和伊莉雅,“事情基本弄清楚了,州长和迈阿密重建评审委员会会按照我们提出的技术要求制定招标文件的。现在我们还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资质雄厚的家伙和我们组成投标联合体。你我们从哪儿下手好。”

“殿下,根据我之前的调查数据,如果在佛罗里达州的范围内寻找的话我们只有不超过十家合适的选择机会,但是他们大多数都比较保守,对我们的新技术不太放心,进一步筛选的话,您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寻求了。”伊莉雅适时地提交给维勒安一份她之前预备的材料。

摩根斯坦利建筑事务所,雅各布斯设计院,汉弗雷德工程公司。

略略浏览了一下三家潜在合作者的资料,维勒安的心中有了眉目。“我们分头行动吧,我去汉弗雷德工程公司。”

两天后。

摩根斯坦利果然不同意组成联合体,他们要求除非莫比亚斯以技术使用授权的形式,让他们当直接投标人,才愿意‘帮助’推广‘咱们的技术’,而且形势貌似很不好,他不仅拒绝了联合体形式的合作,还拉拢了很多其他同行抵制莫比亚斯。

雅各布斯的人也差不多,他们甚至要求莫比亚斯直接转让专利,还夸下海口说这样一个独辟蹊径的产业不是德国人的脑袋适合去运作的。那些该死的犹太人!

这些结果和维勒安预想的差不多。那些犹太人如果没有滚刀肉一样的难缠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犹太人。

幸好莫比亚斯还能选择汉弗雷德工程公司。

汉弗雷德工程公司是一家成立不足十年的新公司,旗下有独立的设计、研究院所。虽然执业时间不长,但是在东南部已经是小有名气了,甚至有部分项目做到了东北的波士顿――那些地方本来通常都是常青藤盟校系统的人的禁脔。老板克劳斯冯汉弗雷德是一个上一次战争后来到米粒坚果的新移民,因此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维勒安还能明显感觉到他行事作风的硬朗。

克劳斯之前为第二帝国服务过,他甚至早在7年便参加过对基尔运河的开掘,那时他还是一个不及而立之年的热血青年。皇帝向人民宣誓,为了打破二道贩子英国人对欧洲大陆的肆意封锁和要挟,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海军相关的大量项目都得到了大力的支持,当年他还没有觉得这么做的不易,但是晚年到了米国后,才渐渐反思起这种举国体制的种种得失。

随着上一场战争的结束,很多帝国的工业体系重要环节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那些无法搬迁的军工企业纷纷被法国人占领,企业家被逮捕。幸好克劳斯的工作和产业不需要依附于工厂和矿业,最后他在英法特工清算那些为帝国海军服务的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时候,选择了成为最后一批的新移民。

是的,不要怀疑“最后一批”这个似武断的形容词。

泛日耳曼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绵亘数十年的向新大陆移民潮。主要流向就是美国,也有西班牙系的美洲殖民地诸如南美的智利、阿根廷,从60年最早的德国移民到达相当于现在的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这些殖民地的时候起,每当欧洲大陆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德裔人民都会有大批量的移居美洲的举动,世纪的七年战争让数百万的德裔移民到了美洲各处,由于移民的动机仅仅是求生和躲避战乱,这些移民有着明显的怀念故国和种族抱团的特性,毕竟美洲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一片蛮荒的殖民地,以欧洲的传统格局来界定新世界的秩序无疑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此后的拿破仑战争和普法战争则不同,当那些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已经独立了,不再是任何一个欧洲强国的殖民地和附庸。这时期来到这里的人,很多都是因为怀着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尤其是德国统一的巨变,让许多之前独立的泛日耳曼小国中的少数民族居民(犹太人、波兰人)和原既得利益的贵族阶级由于对种族主义的惧怕大批量涌入美国。德国的音乐家舒伯特曾说“北美有扇金光闪闪的大门向拥有不同思想的人敞开着。”可见对于出产思想家的德意志民族来说,那样的土壤是多么有吸引力。

自从进入20世纪后,随着俾斯麦时代对德意志民族和资源重新整合的完成,德国在工业和技术领域超越了英法成为了欧洲第一强国,统一后的德国民族主义情绪开始上升,对外移民进入了低潮,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力的强盛让德国人不再需要虚无主义的盲目感慨,也不用和诗人一样感慨“当我徜徉在维也纳的多瑙河畔,问别人这里是哪里,别人告诉我,这里是奥地利;当我徘徊在柏林的勃兰登堡大街,问路人这里是哪里,路人告诉我,这里是普鲁士,德意志在哪里?”德国从此从一个移民输出国成为了移民输入国。

最后一批移民潮出现在上一次大战之后,一些在战争中由于与帝国关系比较紧密而陷入法国人的清算,以及其他因此而受到波及的德国人。他们与之前几个世纪来到美国的德国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并不是被米粒坚果的“普世价值”所吸引,而仅仅是因为战争后的无尽清算被迫背井离乡。

在维勒安见到克劳斯冯汉弗雷德的时候,克劳斯并没有心思谈生意,他正在为他自己的家事苦恼不已。只不过维勒安还不知道,自己的契机就在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