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零七章 特鲁希略家族的末日(2 / 2)

出乎迪亚斯预料的是,埃克托尔并没有因为兄长和侄子的突然遇害而表现得过度悲伤,相反,他显得那么的有总统代入感,在案发后第一时间找到了迪亚斯将军,在稍微表示了一番自己的悲痛后,就要求迪亚斯和自己一起“化悲愤为力量”,并且大谈如何稳定时局清剿刺客和叛乱组织。

末了,似乎是为了褒赏迪亚斯将军在辅佐拉斐尔特鲁希略时代的功绩,埃克托尔部长还大谈炎炎地表示愿意举荐迪亚斯将军临时代理多米尼加总参谋长的职务共渡时艰。

整个会见过程中迪亚斯都没有回过味儿来,直到把埃克托尔送走。

不过就在埃克托尔走后没多久,又有另一批访客前来秘密的拜访迪亚斯将军了。他们向迪亚斯出示了几段埃克托尔给特鲁希略家族心腹军官和多米尼加外交部长的电话录音后,迪亚斯终于如梦初醒。

所谓的临时代理总参谋长职务共渡时艰云云都是鬼扯,埃克托尔只是害怕自己突然发难所以要稳住自己――特鲁希略家族在军方的直接统帅都在刺杀事件中被害,所以要想重新控制军队还需要几天的整合时间,埃克托尔不希望迪亚斯挑准这个空档期突然发难。

“迪亚斯将军,我知道您和总统先生被刺一案没有关系,但是我不认为埃克托尔会相信这一点――就算他相信了,以拉斐尔和马丁内斯这些特鲁希略家族在军方的核心人物全部去见上帝了的时候,你觉得从内政方面刚刚转向控制军方的埃克托尔会容忍您继续存在下去么。”托米索雷尔优雅地点起一支哈瓦那雪茄,然后把烟雾喷吐到迪亚斯的脸上,似乎在挑衅对方的弱智。

“你相不相信我现在就叫卫兵把你抓去让埃克托尔刑询――拉斐尔遇刺案应该就是你们的人干的吧,如果真的是海地乱民,他们不可能赶得这么巧把拉斐尔和马丁内斯一锅端了的。如果你招供了,我就安全了。”

“您就安全了?您是在开国际玩笑么,是的,拉斐尔当然是我的人干掉的,为海地被杀偷渡客报仇也只是一个幌子――但是你把我交给埃克托尔,我可不敢担保我会按照您希望的那样说,而且就算我那么招供了,埃克托尔会相信么。你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和我们合作。”

该死的家伙!横的怕不要命的,眼前的这个叫托米索雷尔的男人上去很睿智,但是从那空洞的眼神中可以出那绝对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亡命之徒。

“可是,你们能够给我什么帮助呢?就算埃克托尔需要一周的时间重新整合对军队的控制,他现在的势力也比我强大,我在多米尼加军方最多只能控制不超过500人的队伍无条件服从于我――而特鲁希略家族直属的总统卫队就有超过000人,他们的私家保镖和护卫人数则更多,埃克托尔本人掌管着多米尼加的内务,全部的秘密景察也都归他调遣。”

“这么说,你是愿意跟我们一起干了?这样的话,人和枪的问题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应该听说过米国黑s档的名号吧――虽然我们现在不得不逃离了米国,但是随便拉起几千亡命徒的把握还是有的,这些人都是罗斯福两年清剿后活下来的精锐,全部装备有自动火力枪械和迫击炮。”

“你们是唐柯里昂的人?还真是大胆啊,埃德加胡佛正在满世界想要剿灭你们,你们居然逃到多米尼加来了。”

“只能说是即将要逃到多米尼加来了――现在我们的大队人马还藏在西面的牙买加,只要我们的合作达成,他们马上就可以渡过海峡进入海地。再说我们是唐柯里昂的人有什么不对么?这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少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走到前台去抢夺你的位子,这样你未来的身份和完全就更有保障了,不是么?”

迪亚斯一想也对,对方被胡佛局长咬得那么紧,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地找一个加勒比国家正式揭竿而起的,那样的话米国人的舰队就会旋灭之。

想通了一切关节之后,后面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95年月2日,数百名久经杀戮的“海地偷渡者刺客”趁夜攻入埃克托尔特鲁希略的府邸,爆发了一场圣多明各市成立以来最血腥的武装冲突。袭击者杀死了埃克托尔这一派系的全部特鲁希略家族成员,击毙击伤俘虏总统卫队和特鲁希略家族警卫共计000余人。

迪亚斯将军临危受命,控制自己嫡系部队展开平叛的工作,却假借平叛的名义与死忠于特鲁希略家族的残党展开激战。多米尼加共和国一共只有一个师编制的正规军和一个师的预备役民兵,而且还常常不满编,因此战斗只持续了半个多月就终告结束,过程乏善可陈,迪亚斯将军获得了全面的胜利,被任命为多米尼加武装力量总参谋长。

2月间,随着迪亚斯掌握了多米尼加局势,他以邻国海地非法移民刺杀本国前总统拉斐尔特鲁希略及海地对非法移民监管不力导致大量亡命之徒涌入多米尼加,“对多米尼加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普遍的严重威胁”,于是出兵一个师武装进攻海地。

米国人对这个行径居然毫无反应――主要是米国人去年才从海地撤军,那里只剩下上百万赤贫的无业流民。米国正好想丢掉这个烂泥包袱,有人肯捡走实在是再好不过了。米国国务卿赫尔发表了一项不痛不痒的声明,“就发生在多米尼加和海地的现状表示遗憾”。

96年初,一盘散沙的海地终于被迪亚斯将军的多米尼加军队占领,随后一些多米尼加人表达了愿意出资数百万美元在海地投资小规模轻工业――主要是制糖和乳制品、副食品以及亚麻纺织等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工产业,改变了海地完全没有工业的历史,并吸纳了超过5万人的就业机会,占海地总失业人口的0%以上,迅速缓解了海地的危险局势。

96年年中,海地举行全敏公骰,以超过70%的支持率并入多米尼加,随后数十万的海地公民被移民服务公司运输到委内瑞拉成为了新一代的劳工,整个原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人口总数降低到了200多万人,海地原来的小农经济式农业随着人口的减少被改造成了其他拉美国家式的大种植园模式,在数年后彻底融入了多米尼加的经济体系。

此后数年,从米国国内无处容身的托马斯沃森的k档和唐柯里昂家族的黑s档势力在此后数年源源不断地涌入了这个被尤里奥洛夫势力所控制的加勒比穷国。埃德加胡佛的联邦调查局也发现过一些这方面的蛛丝马迹,但是罗斯福考虑到海地和多米尼加的经济已经被彻底摧毁过一次了,如果再次维持美军的占领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如果他们愿意表面上保持和米国的亲善,又可以确保那些危险者不再进入米国的话,那么放任他们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

尤其是96年底当罗斯福争取竞选连任的关键时刻,古巴总统巴蒂斯塔和多米尼加总统迪亚斯纷纷出台了和米国有好亲善的姿态,主动与米国方面缔结了友好条约――巴蒂斯塔同意将松树岛和关塔那摩正式租借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多米尼加方面则允许美军占领太子港以换取每年数万美元象征性的租金。

如前所述,因为维勒安的坑害,罗斯福的新政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从9年底就开始起效而是直到95年才平定了内部的局势并且让米国经济好转,这导致了他的连任筹码不如历史上那样雄厚,因此自然是更加需要外交上的胜利来装点自己的政j。

这些行为后来被认知为罗斯福刚刚出台的拉美睦邻政策的胜利,为罗斯福竞选连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罗斯福自然也就不敢当众打脸对古巴和多米尼加要求更多。

至此,罗斯福终于实现了在竞选中连任美国总统的目的,维勒安在泛加勒比地区的战前布局也布下了最后一颗棋子――在这个体系中,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将在日后扮演反抗米国的中坚角色,古巴和多米尼加这两个小棋子也能起到一定的侧翼牵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