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解说(2 / 2)


可以认为,《梦侦探》的第一部还是保持了整合性的(新皮质的)世界;而到了后半部,则是被逐渐崩溃的(旧皮质的)世界所支配了。换言之,完全变成了REM睡眠中的“梦”了。



◆主人公的二重结构



本篇的主人公千叶敦子,是任职于精神医学研究所的优秀精神治疗医师。不过,这位女性在特殊的场合下,会变身为昵称叫帕布莉卡的少女,作为梦侦探进入他人的梦里。也就是说,这本书的主人公,其实也是二重结构的。



虽然如此,帕布莉卡这位少女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变身之前的千叶敦子已经非常有魅力了,凡是在书中亮相的男性,差不多全部都爱慕她!为什么在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情况下,千叶敦子还必须在化身梦侦探的时候变作少女呢?



《梦侦探》首次出版单行本的时候,我听到有许多女性读者如此陈述自己的感想:“主人公千叶敦子/帕布莉卡的形象过于迎合男性的口味了,我很不喜欢”。的确,如果单从已经成为俗套的女权主义式批评的角度来看的话,应该是那样的吧。



不过,我却对帕布莉卡作为梦侦探的治疗对象全都是名利双全、出人头地的男性这一点很感兴趣。说句心里话,帕布莉卡真的不是“怪蜀黍③的妄想产物”这一类的角色吗?更进一步说,就连千叶敦子恐怕也是男性妄想的产物吧。这样的主人公,不正是那种“既可做充满知性的成熟御姐、又能做异常可爱的甜美萝莉④”、将所有男性。的愿望统统收纳在一身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吗?



这样的帕布莉卡,在故事的第二部中,宛如电影《异形2》的女主人公一样,以观看自身的“娱乐大片”一样的感受引诱着读者。从能势和粉川再现的“艺术短片”,到出场人物全体登台的“娱乐大片”,《梦侦探》若是一场“梦”的话,千叶敦子为了供奉男性的梦,就必须变身为帕布莉卡不可。



◆故事的二重结构



《梦侦探》的文本本身,也有如同REM睡眠中的“梦”一样的地方。对于故事而言,“梦”固然富有魅力,但处理起来却也必须非常慎重,因为它是相当危险的素材。作家之中,能将“梦”制作成如此佳肴的,放眼日本,除了筒井康隆之外,再不作第二人想。他在处理梦这样一个无意识的世界时,所用的手法无疑是相当“有意识的”。



在阅读的时候,我有一种逐渐增强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到底是谁,在读《梦侦探》这个故事?到底是谁在梦?



我对阵内与玖珂这两个“中年搭档”非常怀疑。这两个人在故事中只是配角,分别是名为RadioClub这个不可思议的酒吧的店主和侍者。RadioClub被设定为变身作帕布莉卡的千叶敦子与患者见面的地方。换言之,这个酒吧是位于现实与梦境、或者说千叶敦子与帕布莉卡的分界线上的、可以说是整个故事当中唯一可称为“外部”的地方,具有元小说(metafictional)般氛围。(说句闲话,这家店经常播放的“P.S.Iloveyou”,是1962年问世的披头士的处女作。另外,故事一开始作为能势龙夫的梦出现的“诺博士”,是以“铁金刚勇破神秘岛”为题的007系列的第一部,也同样是1962年的作品。难道说这是千叶敦子的出生年份吗?——不知怎么,我的心中总有这样的想法。)



在故事中设定这样的地点与人物,还故意插入时间轴的做法,《梦侦探》究竟是要提醒我们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为了将所谓《梦侦探》的故事世界更加相对化。可这究竟出于谁的意志?是筒井康隆吗?是故事之外的谜之说书人吗?这一切都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只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梦与虚构是无限相似的。



在故事的最后登场的是阵内与玖珂之间意味深长的沉静对话。这样的结局我异常喜欢。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因为它婉转地暗示了这样一点:对于故事《梦侦探》而言,还有更加“外部”的东西存在。或者更简单地说,这个结局似乎是在敦促读者的“觉醒”吧。



文艺评论家齐藤美奈子



2002年9月



①杀必死,原文service,原意为服务、折扣、赠品。在动漫界指不影响主要情节,但为吸引读者而加入的娱乐成分。——译者



②见田泽俊明编《身体知识读本(11)大脑在思考——脑与神经》,草土文化,l992年。——解说者



③动漫用语,又称“怪叔叔”,指有着异于常人的癖好的成年男子,略有贬义。——译者



④又称“洛丽塔”,原型出自美国小说《Lolita》,在日本被引申为童装打扮的少女。——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