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知青媳妇跑路后第150节(2 / 2)


  “他们终于被带走了,这下子住院部可清净了,最好能在监狱里关一段时间,让他们长长记性。”隔壁病房的大姐来找程红秋聊天儿,她是真的觉得高兴。以至于猛然看到程涛,她才想起这个小伙儿刚才笑眯眯的举起凳子就要砸人的时候有多吓人。

  察觉到有人看他,程涛抬头对着大姐笑了笑。

  “呵呵,”大姐的笑容有些僵硬,完事儿就提出告辞,“总之他们就是被抓走了,希望恶有恶报,嗯,大妹子,我先回去了啊。”

  程红秋送人走,回头嗔怪:“看你吧,做好事都没给人留下好印象,整一个大冤种!”

  程涛摸了摸鼻尖,“反正我本来也没想得到他们的感谢,姐,做人不能这么功利。”

  两人正说着话呢,赵大夫领着几个护士开始查房。今天下午不大太平,再加上还有穿制服的工作人员直接来住院部把他们正在住院的病人抓走的插曲,他们这次来是为了安抚大家。

  两个小护士看到程涛纷纷给他竖大拇指。高小伟和王丽丽这两口子难缠,没有什么比他们更清楚。他们家孩子足月出生没有任何问题,被他们饥一顿饱一顿,弄到现在孩子才几个月大,就出现了各种问题。

  作为医生,作为护士,他们当然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帮助,这就是所谓的医者仁心。但是父母不配合,他们从来不按照医生给的医嘱去做。救人一时救不了一世,他们虽然都可怜那个孩子,但是说了不算。

  这时候是每个当医生的最为难无助的时候,你想帮助那个孩子,但是因为家长不配合,你无能为力。再加上每次接待这对夫妻,他们都要求住院,只要来到住院部,医院势必会接到其他住院病人的投诉,次数多了,他们就要反对他们夫妻住到住院部来。

  这次让他们住进来,一是因为那孩子的情况着实不大好,二是因为夫妻俩胡搅蛮缠,赵大夫说啥都不管用,只能让他们住进来。就算其他病人因此受到打扰,如果能让那个孩子活下去也是值得的。

  但是狗改不了吃屎,刚到住院部他们就瞄上了新来的病人,想占便宜没占着,还得吓得腿脚打哆嗦这些事儿,护士都从其他病人嘴里听说了。现在对程涛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没想到看着文弱这么有血性!

  程涛笑笑,不当回事。

  赵大夫和程小墩聊了会天儿,很快就离开了。

  他们离开后不久,那名孕妇回来了,这次她脸上没有了出去时候的嚣张,只剩下苍白和麻木。

  她大概是真的很焦虑,喝水的时候还摔了杯子。

  程涛和程红秋都只当做没看到。

  一夜相安无事——

  这指的是程涛一家,像他们临床,辗转反侧一晚上也不知道睡着没有。

  简单的吃过早饭,程涛把程小墩交给程红秋照顾,自己转身去了省纺织厂。

  如果没在火车上遇到曹进路,程涛来纺织厂就只能说他是来找厂长的,问题是他连省纺织厂的厂长姓什么都不知道,没准会被人直接清走。但是现在他就能跟看门大叔说,“大叔,我叫程涛,来找工会的曹进路!”

  “找小路子啊,好,你等着,”看门大叔显然和这个人挺熟,他走到工作间,打开大喇叭,“工会的曹进路同志,门口有人找,快过来,快过来!”

  以此重复三次。

  呃,听着喇叭传来的立体回声,程涛抽了抽嘴角,省纺织厂找人都这么简单粗暴的吗?

  看门大叔不知道程涛心里咋想的,还笑呵呵的跟他聊天,“你这个同志,我看着眼生,是第一次来咱纺织厂?”

  “昂!”别说是第一次来纺织厂,他连省城这辈子都是第一次来。

  “你在哪里工作?是小路子的同学?”

  “我也在纺织厂工作,不过是在下面公社纺织厂,”程涛实诚说道。

  “那你是红鸩纺织厂的啊,”在整个江省,除了省纺织厂,就只有一个纺织厂,那就是万福公社的红鸩纺织厂。

  当初建厂的时候,两边是相互独立的。其实万福公社的纺织厂还早成立几天,但是没办法,省纺织厂规模大,为了不造成产品生产过剩,两边只能分工生产,红鸩纺织厂那边工人少,产线少,所以一般只承担几大块的生产,单一而系统。

  这些是两边工厂的现状,两边有些年限的工人都知道。因此,在火车上,曹进路和蔡晓玲知道程涛身份之后,才直接他们来自兄弟工厂。

  “没错,我是从万福公社来的,”程涛笑着说道。

  看门大叔语气更亲近了几分,“那你认识王老五不?听说他现在都是你们五车间的主任了。”

  王老五,就是红鸩纺织厂的五车间长,程涛第一篇文章的主人公。

  “算是认识,”程涛回话。

  “之前他来省纺织厂进修,我还带过他一段时间,这小子现在都出息了,被自己工厂里的工人写成文章,过几天就要印到报纸上啦。”看门大叔说起话来都是感慨。

  这么说的话,程涛垂眸看向看门大叔的手,他的右手,四根手指头被碾断,只剩下一个大拇指,很显然这是机器留下的创伤。

  看门大叔看到程涛的目光不闪不避,“这可是老子的勋章,当时就是我眼疾手快,才救了一个姑娘的命。”说起这话来,大爷是自豪的,不过更深处的应该是落寞。

  他不后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但是有时候会想,如果那件事不发生该有多好。如果说当初五车间长来进修的时候,他就负责带这些人,那么他当时就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了,弄到现在只能在大门口看门,其中落差可想而知。

  “那您这个勋章可真够鲜艳的,刚晃我眼了都。”程涛笑着说道。

  “哈哈哈!”看门大叔觉得这句话说的甚合他心,虽然说咱救人不为名,不为利,当时那种情况也没空去想这些,但是自己当时的付出得到认可,尤其对方还是一个陌生小心,看门大叔还是发自内心的觉得高兴的。

  曹进路从工会办公室匆匆忙忙赶往大门口,路上还想着到底是谁,竟然这个时候来找他?不知道他忙啊?

  交流会开始,这两天大家交出来不少方案,但都差不多。大致都是程涛那个套路,写文章做宣传。如果其中有文章能登上省城日报,很可能下次省劳动模范就是在这些人里选了。

  办法,当然是好办法。但是,谁不知道这个方案纺织厂一个叫程涛的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人家还率先开始实施了。虽然说方案没有专利,但要是就连主题都雷同,省城这边都觉得挺没面儿的。

  但是,程涛同志到现在都没有出现。其他工厂只能催省纺织厂,让他们多使劲儿,赶紧把人请来,讲讲经验,提提意见。那样,大家才好名正言顺开展活动。

  省纺织厂这边难道不想?但是换个事,他早就去省城医院拉人了,但人家是陪着孩子来看病的,他得多大脸才觉得能把人拉过来!

  正烦躁,就听见大喇叭喊他。这要是换个人,曹进路都得墨迹会儿,但喊他的是杨三叔,在厂里的资历比他爸还老呢。

  匆匆忙忙跑过来,“三叔,谁找我啊?”

  “是我!”程涛站起来,“省纺织厂里我谁都不认识,只能借你的名字用了。”

  “你,你过来了,医院的事情忙完了?”曹进路一时没反应过来。

  “接下来就是等结果。想着没事儿我就过来瞧瞧,看咱们这边是怎么安排的,要是方便,我服从厂里安排。”省纺织厂比他们厂要高两级,他说搁这边听安排也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