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国公夫人日常第16节(2 / 2)


  魏若又和贵妃说了会儿话便要回府了。

  贵妃知道她现在事多也不留她。

  她走后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启和帝带着人过来了。

  贵妃见他来了便要起身,启和帝赶紧上前按住了她:“你这个时候身子不方便就不要起来了。”

  贵妃也不和他客气,而是顺势躺在了启和帝的怀里。

  宫人们见状纷纷退了下去。

  启和帝和贵妃说了两句闲话后便开始切入正题。

  “你说我封润姐儿和橙姐儿做县主可好?”启和帝问贵妃。

  “这样可以吗?”贵妃想起当初启和帝要封女儿做县主时,太后等人的反应有些担忧。

  启和帝见状笑道:“你放心,浩淼他们立了战功,朝臣们不会反对的。”

  贵妃闻言心中一喜。

  启和帝见她高兴,心里也高兴,他向贵妃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浩淼他们在前线立了军功,朕想要赏他们,可浩淼已经是国公了,恒哥儿又是未来的国公世子,朕就算给他们赏赐也不过是些金银田地罢了,但这些东西对别人来讲很重要,对安国公府来说也只是平常,还不如趁此给润姐儿和橙姐儿赐个封号。这样一来,她们以后就算出嫁,也会被婆家高看一眼。”启和帝笑着道。

  贵妃见启和帝尽心尽力的为两个外孙女打算,心中十分熨帖。

  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也或许是魏若的保胎丸起了作用。

  她的身体状况好了许多。

  这让启和帝十分的高兴,连夜去乾清宫让内阁大臣写下了册封的圣旨。

  ————————————

  天刚亮,国公府的李管家就听到了喜鹊的叫声。

  “咦?”他颇为稀奇的对自家婆娘道:“这个时候竟然能听到喜鹊的叫声,是有什么喜事吗?”

  李大娘一边摆放早膳一边对李管家道:“国公爷和咱们二少爷立了大功,这可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随着安国公和两个孩子还活着的消息一起传回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恒哥儿发现并且摧毁了蛮族的粮草营地。

  这事儿如果换做是一个成年人去做的话,大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可恒哥儿只是个八岁的孩子,搁在他这个年龄,许多孩子别说去打仗了,只怕看到刀都会哭。

  众人一面感慨武将世家的孩子就是胆大,一面羡慕魏若。

  在这京城内,魏若原本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闺秀,就是因为自己的娘攀上了皇帝,她才能嫁给英国公。

  原本以为她嫁给安国公后的日子也不会和睦,毕竟安国公府家规森严,有贵妃那么一个娘在,国公府的主子们不一定会认可魏若。

  哪想到她的运气会这么好,刚嫁进去一年的功夫,就生下了两个大胖小子,只把老国公和老太君她们乐的合不拢嘴。

  这还不算完,这两个孩子不仅出身高贵还天资聪颖,最重要的是他们身体好呀。

  对比自家弱的跟小鸡仔似的男孩,再看看启和帝身边撒丫子狂奔的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子。

  别说那些身居内宅的夫人们了,就连那些久居朝堂已经练就了铁石心肠的大人们看着也觉眼热。

  现在人家的儿子刚刚八岁就立了那么大的功,再看看自己的儿子呢?

  京城的官眷们险些拧碎了手上的帕子。

  这其中有那心思较为灵敏的妇人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从宫里回来的第二天,魏若带着润姐儿她们去和老夫人一起吃饭。

  自从恒哥儿的消息传回来之后,老夫人的心情别提多舒畅了。

  对于老人来讲,没有什么比听到儿孙出息更让她们开心的了。

  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老夫人的病又好了不少。

  她不仅睡的比以前好,吃的比以前多,还能在丫鬟的搀扶下在院子里多走几步。

  魏若见她开心会趁她精神好的时候带着两个孩子过来陪陪她。

  老夫人见她们来了十分高兴,连忙招呼人上早膳。

  她见润姐儿扭着脑袋就是不肯吃饭,笑着对魏若道:“你那喂饭的勺子那么难看,咱们润姐儿肯定不愿意吃了。银花,你去把我那刻着牡丹花样式的金勺儿拿过来,咱们润姐儿最喜欢鲜艳的东西,是不是呀润姐儿?”

  润姐儿原本在那里躲来躲去的,听到祖母说起牡丹花样式的金勺儿,她一下来了兴趣。

  等到银花端着托盘将那金勺拿过来后,润姐儿的眼前一亮,她伸手指着那金勺道:“好看,要这个。”

  银花看了一眼老夫人。

  老夫人颔首,示意她将那金勺儿递给润姐儿。

  银花半蹲在润姐儿身边,将托盘举到身前,润姐儿一把抓住了托盘上的金勺儿。

  “好看。”润姐儿向来喜欢精致的东西,越看越喜欢这金勺儿。

  橙姐儿原本安静的坐在一旁吃饭,看到姐姐因为不吃饭被祖母送了金勺儿,她好好吃饭却没有金勺儿之后,小家伙儿不开心了,她也开始拒绝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