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养狼为患第38节(1 / 2)





  什么?

  潘敬民以及身边一群狗腿子,生平第一次怀疑自己的耳朵。

  锦衣卫指挥使郑垚?

  是货真价实的锦衣卫吗……他们管那个反贼头子叫什么?

  等等,那个少年身边有个戴银白面具的,听说帝师陆清则因面貌丑陋,一直戴着这么副面具。

  但是小皇帝明明在临安府好好地呆着,怎么可能……

  潘敬民的脸色一点点地白了,分明雨后的空气甚是清爽,他的后背和头上还是止不住地冒汗,渗着股透心凉的寒气,身体也在不受控制地颤抖,脸皮抽搐。

  一股仿佛灭顶之灾的大难临头感笼罩了他肥胖的全身,极致的恐惧之下,他脑子里竟然什么都想不出来。

  郑垚来的时间与宁倦预估的一致。

  他带的人不多,又是秘密前来,潘敬民万一狗急跳墙,想要灭口——虽然不可能成功,但陆清则在身边,他不想有任何一丝风险,昨日就派人传信给了郑垚。

  见过了江右的惨状,也没有必要再低调行事了。

  宁倦垂下的视线重新抬起,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潘敬民身上,嗓音漠漠:“怎么,潘大人,不是要生擒朕吗?”

  作者有话要说:

  宁果果:装个杯,老师一定觉得我很帅。

  陆清则:(挎着相机咔嚓咔嚓)崽崽真棒!

  第二十九章

  郁书荣是集安府同知,去岁才到任,不清楚江右的官场情况,根底尚浅。

  江右的水患祸端初现时,他就提议知府赵正德上报了,却被按下不提。

  等到水患事态愈发严重,甚至出现了疫病时,他干脆越过赵正德,恳请巡抚潘敬民上报朝廷,依旧没得允准。

  最后他一咬牙,决定越级上报,与几个同僚一起,联名写了折子送往京城,哪知道这一切都被潘敬民察觉了,折子半道被劫了下来,他们这群人则哐当被关进了大牢。

  这些时日,除了差吏会送来吃食,几乎没人记得他们了。

  在暗无天日的大牢里呆久了,精神是极度压抑的,郁书荣只能和老鼠说说话解闷,偶尔来送饭的差吏看到了,眼神像是看疯子。

  郁书荣倒是很冷静,反正只要他还没听到老鼠回话,他的脑子应该就还没问题。

  今日的午饭迟迟没有送来。

  郁书荣背负双手,在牢里踱着步,时不时看一眼铁栏之外。

  总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忽然,外面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一大批差吏走了进来,打开牢门的锁,态度一反常态地和善:“郁大人,请出来吧。”

  郁书荣心里一紧,瞬间拔凉拔凉。

  潘敬民难不成准备杀人灭口了?这么多人,他都打算全杀了?

  他眼前晕了晕后,干巴巴地问:“我能先给我老娘写封遗书吗?”

  差吏领头愣了愣,反应过来他的意思,连忙摆手:“您误会了,潘敬民一众及与之有关者,都已被收押入狱,亟待问责,眼下官署里无人,陛下让您暂代知府一职。”

  “什么?”郁书荣怀疑自己是没睡醒,有点糊涂,“你说……谁来了?”

  “对了,您还不知道,”差吏搓搓手,“陛下亲自从京城来了!”

  陛下……亲自来了?

  郁书荣怔了许久,走出大牢,望向隐隐透着亮光的大门方向。

  他好像看到,笼罩在江右顶上的黑雾,就如这大牢的远处一般,散去黑暗,亮堂起来了。

  江右堆积的问题太多了。

  急需解决的,是河岸决堤、疫病传播、流民失所三大问题,得尽快治理洪水,安置流民,救治伤患。

  所以把潘敬民等人下了狱后,陆清则和宁倦也没能闲下来。

  事前安排在江右的锦衣卫递上了与潘敬民有勾连的官吏名单,潘敬民等人进去得太快,消息还没传出去,就又进去了一批。

  之前因秘密上报而被关押的一堆官员,则都被放了出来,回到原位,或填补空位,各司其职,待日后褒奖。

  宁倦全权接管了江右的大权,命各府将存粮情况报上,即刻修建安置所与病患所,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与此同时,陆清则也走进了集安府存放档案的架阁库里,翻开了江右历年的水患记录,整理从前的治理方案,结合一路的见闻,斟酌适合当前情况的治水之法。

  集安府繁荣,也是最先遭水患的,所以纵观受灾的各府,灵山寺的灾民再多。

  宁倦又命郑垚点了人,领着官兵带着太医和召集的郎中,逐个排查安置灾民,等安置所建好,染疫者就能被安排进病患所,接受治疗。

  身体健康的,暂时留在灵山寺,等着修筑河堤时,可自愿报名,领工钱干活。

  因这病疫有几日的潜伏期,疑似染疫的人,得在灵山寺的后山里观察几日,确认无误之后,才能回到灵山寺。

  几位太医也是接到命令就出发的,只是不及习武之人的速度,晚郑垚小半天,随着一百禁军从江浙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