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12)(2 / 2)

  之前他们以为邵炼只是打开网站复制粘贴,进行论文投稿演示。

  谁知道,他真的提交了!

  所有人回过神,立刻跑回办公室,坐回了电脑面前。

  埃尔文,你不要跟我争这个,他投的是量子研究,哈苏克教授正在等这样的论文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安东尼!我只知道拿到这篇论文就能联系上所有量子物理的教授,你别插手!

  他们的后台都是编辑共享共用,谁都能够选择新提交的论文,与投稿作者进行接洽。

  然而,他们仍是迟了一步,找遍了后台都没有见到邵炼刚刚投递的论文。

  将笔记本电脑抱到会议室,一边看直播一边工作的莉莉,在她的电脑前笑出声,机会只眷顾早有准备的人,我的兄弟们。

  她快速的收下了这篇论文,在网站进行回复的同时,向邵炼的邮箱发送了回执,我马上就能联系到哈苏克教授,以及你们期待已久的量子物理研究者们。

  邵炼点了提交,准备随便收收尾,展开提问回答环节,完成他的演讲任务。

  然而,他还没能说完结束语,大屏幕上就出现了邮件的弹窗。

  之前演示用的邮箱没关,右下角弹出来的邮件主题、发件人清晰可见。

  《SCS》编辑部什么什么什么

  隐隐约约看到了预览内容的学生们,顿时瞪大了眼睛。

  整个会场变得吵杂起来,甚至有人出声说道:你的邮箱有邮件了!

  可惜,邵炼并不会理他们。

  每天至少有几十封邮件,塞满他的信箱,安安静静的成为未读消息,躺在邮箱里等待邵炼有空再去清扫。

  邵炼一般是没空的。

  忙国内电话联系的人就行了,何必去关注邮箱联络的陌生人。

  然而,沈明洲看清了邮件提示,在台下出声喊道:邵炼,《SCS》编辑部给你回信了。

  他的声音清晰,听到这句话的在座听众,都发出了难以置信的声音。

  刚才邵炼确实投递的是《SCS》的主页,但是按照《SCS》的网页投递规则,编辑部只会在网页给出审稿消息!确认刊发需要校样才会发送邮件!

  但是,邵炼才刚刚网页提交申请,编辑部就回邮件了?!

  无论在场的人如何震惊,邵炼都皱着眉点开了那封刚刚进入邮箱的邮件。

  来自《SCS》编辑部莉莉,内容真诚恳切的写道:亲爱的威廉.邵先生,我们将尽快审稿,请稍作等待,与我们保持联系。莉莉,电话XXX,微信XXX,通讯地址XXX。

  卧槽!

  学生们无论在不在现场都傻了!

  美国现在正是凌晨四五点钟,难道顶尖期刊的编辑日夜不停审稿这么拼?

  都不带休息的!

  第110章

  短短的邮件,导致讲座会场响起无法抑制的低声讨论。

  而直播间不懂行的观众还在一脸茫然,到处求教:怎么回事啊?这是什么邮件?

  真相帝跳出来现场扫盲,这是SCS编辑发来的联络邮件,现在美国才凌晨四点多!

  有了真相帝,英语盲们也能分享和研究生、博士相同的惊讶。

  洛杉矶凌晨四点的传说果然诚不欺我!

  美国人太拼了,你看这一串联络方式,他们居然也用微信!

  不是吧,他们有自己的聊天软件,MSN之类的。

  看起来这个编辑是专门负责中国投稿者的,国际期刊果然很专业。

  十几秒,足够观众对莉莉的邮件做出简单评价,纷纷表示这是一位凌晨四点开始工作的优秀编辑。

  然而,邵炼扫了一眼,想也没想就关了。

  他还说:这应该是SCS的自动邮件,投稿就发的,不用在意。

  看直播的学生们愣了愣。

  他们只顾着感叹邮件来得快,仔细想想,作为顶尖期刊审稿周期都是13个月,一周内回复都算得上快的。

  邵炼这才提交论文多久啊,编辑连内容都来不及看,怎么可能随手就回复了?

  刚刚的惊叹被邵炼一句话给打散。

  毕竟时差颠倒,邵炼又没提前约好,SCS的一封自动邮件,居然就把他们这群没见过世面的人给唬住了。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会场持续不断的低声议论,平息于邵炼自动邮件的论断,只剩一阵叹息。

  害,他们还以为邵博这么厉害,惊动SCS呢。

  《SCS》编辑部发出一阵笑,有准备的人给大佬特殊待遇,结果大佬云淡风轻,说这是自动邮件,不用在意。

  熟读邵炼读博光辉事迹的同事,笑着出声安慰准备充分的莉莉。

  宝贝儿,别难过,威廉.邵就是这种男人。

  没错,习惯就好,我们能拿到稿子已经很不错了。

  要不然你可以再发一封邮件,告诉他:威廉.邵这不是自动邮件,我正在看你的直播。

  同事的话并未安慰到编辑部一枝花。

  这位努力与实力并存的资深编辑,习惯了各类专家学者的怪脾气,只不过是被当成自动邮件而已,她还撑得住。

  感谢你们的安慰,优秀的编辑必须得荣辱不惊。

  莉莉按出日程,说道:Boss,待会八点我去预约拜访哈苏克教授,就不来办公室了。

  有论文,比得到邵炼的语言认可更重要。

  莉莉做好了完整的规划,等着讲座直播结束,稍稍补眠就前往哈苏克教授的办公室。

  谁知道主编忽然收到了凌晨来电。

  哈苏克教授?主编一声问候,所有人都诧异的看着他。

  好的,好的没问题,感谢您,我们一定会等您到场。

  主编结束通话,看向莉莉。

  八点你不去预约拜访了。哈苏克教授说,下午他会亲自来编辑部,请把威廉邵的论文留给他。

  美国时间凌晨四点半,大部分人的作息与邵炼直播完美同步,无人入睡。

  哈苏克教授躺在床上,懒洋洋的看直播。

  从内容来讲,讲座主题善法可陈,毫无创新,但是邵炼在快速的复制粘贴之中,他视线扫过了论文标题,立刻引发了他的兴趣。

  研究量子的人,对量子的一切敏感无比。

  如果他没有看错,硕大的直播屏幕上出现的论文题目,写的是量子共振加速推进器。

  在全世界遍布量子骗局的时代,他骤然觉得,曾经的威廉.邵或许要回来了。

  这不是他空穴来风的幻想,而是邵炼最近渐渐宣扬开来的名声,总是和沈明洲的身影交缠在一起,很难叫人不在意。

  哈苏克教授敲定了下午的行程,正想关掉直播睡觉。

  谁知道直播镜头外忽然传来了提问者的声音。

  威廉,好久不见。哦,当然你很可能并不认识我,不过没有关系,我和阿诺德是老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喝茶,然后让他给我修修电脑什么的。

  浓重的英式口音,随着提问者的碎碎念,击飞了哈苏克的所有困意。

  他瞪大眼睛,把笔记本电脑抱得更近,试图让镜头转向提问者,却只是徒劳。

  然而,提问者的画外音还没有结束,他说:我就是想知道为什么你们做出了全息手机,却没有发布过关于全息技术的论文。不过,刚刚看到你提交的论文,我又想知道,你们是基于什么理论,提出的量子推进器研究的?

  直播间里,邵炼的表情略微诧异,问道:先生,请问您的名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