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129)(2 / 2)

  然而,玩家点开智能助手,考虑要不要提前占领熊物交易市场,就从万物系统这里受到了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俄罗斯棕熊是俄罗斯野生保护动物,必须获得俄罗斯联邦狩猎管理机构的特别许可才能狩猎。

  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只有动物园、马戏团可以饲养棕熊,禁止猎杀买卖。

  玩家默默落泪,在万物小兄弟的注视下,他们在游戏里也必须是爱国守法好玩家。

  想养熊的人,点开了动物园建设树,洋洋洒洒一大条发展路线,基础中的基础是:先养一群鹅。

  为了养熊的奋斗,如火如荼。

  勤劳的牧场主,把自家的鹅给圈起来生蛋,一个都不舍得卖,就盼望着鹅崽赶紧凑够数量,给他们解锁小型养殖场。

  从养殖场进化到动物园,简直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导致微博上的有识之士,列出了一道经典算式。

  1000鹅=1/100养殖场=1/100动物园=1熊

  俄罗斯棕熊身价倍增,搞得人民群众十分迫切的需要一个俄罗斯服务器,看看俄罗斯人民养熊有没有民族优待!

  然而,俄罗斯人工智能系统项目,一次又一次的宣布入驻俄罗斯某某部门,披露出来的消息,没有一点儿游戏的影子。

  人民群众期待的全世界种菜并没有出现。

  勤劳的中俄合作交流团,正在为俄罗斯政府,尝试改进他们全民免费医疗现状,利用万物系统改造出适合俄罗斯的智能医疗箱。

  沈明洲在中国做过的事情,在俄罗斯做起来更加顺利。

  他们只需要一枚量子忆阻器芯片,就能承担整个基础诊疗的智能分析,让俄罗斯从一款智能医疗系统,了解万物存在的意义。

  如果可以成功,那么国内进行医疗系统升级不过是时间问题。

  他们可以利用俄罗斯的全民免费医疗做一次全国范围的实验,再慢慢研究,如何让国内的居民按照现行的医疗体制,适应智能医疗箱走进家庭的变化。

  工作强度不大,指导团队最主要的工作,还是给俄罗斯工程师解决万物系统在俄医疗基础中的问题。

  沈明洲每天像带学生一样,跟工程师们讲解。

  晚上,他总爱趴在桌上,随手写写画画,消磨时间。

  同样是他爱的研究,可是不能为国内人民排忧解难,他就有些提不起劲。

  智能分析数据库由俄罗斯工程师把控,系统整体入驻调试由俄政府接洽,反馈数据报告由俄方整理删改后交给他们观看。

  哪怕是中俄合作,他们也只是请来讲课的外人。

  邵炼在视频那边逗猫,试图让沈明洲打起精神来。

  你就当是感谢他们无私提供发动机技术的回馈吧。爱学不学,你尽力就好。

  沈明洲并未收到安慰,撑着下巴抬眼瞟猫,俄罗斯的工程师其实很好,他们也教给我不少东西。我是觉得做得太少了。

  在别人国家干活,当然没有在自己国家随意。

  沈明洲视线落在猫身上就挪不开。

  这么一个可爱的金灿灿,被邵炼手上的逗猫棒,逗得满桌原地乱跳,胡须和绒毛一起乱颤,直接驱散了沈明洲心里的所有遗憾。

  算啦,他们能够提供芯片技术和万物系统,已经达到了最初的合作目的。

  至于深入优化,造福俄罗斯人民,那是俄罗斯该做的事情,而不是他该做的。

  沈明洲嘴角噙笑,眉梢都略微挑起来,正打算拿出手机隔空拍照呢,邵炼就问:既然无聊,什么时候回来?

  沈明洲撑着脸,随手立起桌上画满了线路图的草稿,说道:等我从梅列诺夫先生手上造出来这个,我就回来。

  大量不让他们插手的时间,沈明洲和俄罗斯顶尖研究者学到了不少东西。

  手上的设计稿也是之一。

  邵炼定睛一看,还以为沈明洲在开玩笑。

  图上除了旁边复杂的线路,居中地方清晰的画出了一副眼镜的模样。

  梅列诺夫是造眼镜的?

  沈明洲得意的哼哼两声,是智能眼镜。梅列诺夫先生回到俄罗斯之前,在美国谷歌从事智能眼镜研发,但是项目暂停之后,他就回到了俄罗斯,打算坚持智能眼镜方向,改善现在的智能设备使用体验。

  即使有了全息手机,他们同样离不开手机这样的媒介。

  妄图实现未来科技中描述的随时随地处理信息,永远离不开介质投射和穿戴式设备。

  智能眼镜是能够成功的失败产物。

  沈明洲放下草图,说道:我和梅列诺夫先生讨论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网络神经的问题,发现这个东西的潜力不止是一块屏幕。

  他抬手点了点旁边的线路设计图,说道:梅列诺夫的实验团队在研究仿生智能神经处理信息的方式,想在眼镜里植入芯片,达到接触式识别信息和分辨信息的效果。

  邵炼研究了许久的人工智能,自然清楚沈明洲想做什么。

  他一把抓住捣乱的猫,诧异的问道:你想做助盲眼镜?

  不止是助盲,它也许能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眼镜。

  盲人、高度近视、老花症患者、正常视力者都能利用仿生智能神经处理信息方式,获得一款眼镜能够带来的最大协助。

  沈明洲的想法,源于伏光耀。

  在中国能够准点下班的研究团队,在俄罗斯自然要按照工程师们的需求。

  加班是必然的,所有人都想早点结束工作,也会更加卖力的传授知识。

  伏光耀有严重的老花。

  手机消息他都是在全息手机上看,平时查看报告文献,也会借助手机的投影。

  但是在俄罗斯,他最多只能打印成册,戴着老花镜慢慢研究。

  梅列诺夫跟沈明洲学习万物,沈明洲跟梅列诺夫学习仿生智能神经。

  当他利用所有闲散时间,将量子忆阻器芯片设计得跟眼镜架支点一样细小的时候,国内忽然传来了新消息。

  美国即将举办国际科学论坛,邀请全世界研究者共聚一堂,探讨未来研究的风向。

  国际科学协会发布的邀请名单里,汇聚了全世界三百余位著名科学家、院士、研究者,一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而著名的科研探讨盛会。

  伏光耀手上就收到了这样一份庄严隆重的邀请函。

  沈明洲也有一份。

  像这样的顶尖论坛,发出邀请等同于世界对嘉宾们做出贡献的认可。

  伏光耀皱着眉,难掩诧异的翻来覆去看,不可能不心动。

  然而,沈明洲一看地点,就拒绝了。

  美国哈佛大学。

  他至今对美国都有心理阴影,即使他知道科学无国界,也对赴美产生巨大的排斥。

  老师想去吗?

  想。

  伏光耀言简意赅,作为研究者,能够去到国际科学论坛,见见那些名声在外的科学家们,也算是人生幸事。

  毕竟是国际科学协会举办的论坛,里面主办方委员会人人都是诺奖获得者。

  他怎么可能不心动。

  沈明洲露出笑意,说道:那老师先回国准备,这里的工作交给我吧。

  他对美国没兴趣,对顶尖论坛更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