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零年代之悍夫第213节(2 / 2)


  “还是乔工你考虑周全。”沈卫民冲乔义云竖起大拇哥,他记忆力强,对的错的一起看没准儿就出错了,倒不如只看一种解题方法。左右他从来没想拿这门手艺去吃饭,他现在就够忙的了。“乔工,跟你打听个事呗,您有没有兴趣收徒啊?”

  “怎么,你要给我介绍徒弟?”乔义云拿着扳手,把螺丝拧紧。

  “就我大外甥,说什么都不去学校。十四五岁能干啥去?倒不如学门手艺。我知道乔工你这活儿只能高材生才干的,我也没期望他能有乔工的出息,就学个皮毛也成啊。”

  在这方面,沈卫民还挺务实的,初中毕业的中学生,指望他做研究解决多大问题,那肯定是不行,但是日常去各车间看机器找问题,跟在乔义云身边长个见识,过个三两年也能懂事不少。

  “我身边恐怕是不成,省城大学今年要送五个毕业生过来,此外我没准备招徒。从一开始就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乔义云淡声解释了一句。

  就像当初的他,作为农村娃去京市和来自各省的人成了同学。同学中什么人都有,家境富裕的,书香门第的,家庭条件比他还不如的却没有几个,在这种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而且他渐渐的发现,虽然在高考中取得了高分,但是其他各方面他都不如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

  努力终究会有回报,埋头苦读的那两年,他尽全力忽视周围的一切,眼里只有书本和知识,而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工具。不过一直到现在,他都没能忘了和周围人比较的那些时间,真的挺难熬!

  乔义云的意思沈卫民秒懂,他挠了挠后脑勺,觉得自己刚刚脑袋进水了,依乔义云现在的身份地位,如非必要根本不会带中学生。不仅仅是浪费心神的问题,主要是本身工作就比较累,如果还要肩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如果有一定底子值得用心教还好,反之就是身累加心累,劳累加倍。

  “乔工的意思我知道了,刚刚是我关亲心切,您就当我胡说!”沈卫民当即表示。

  “嗯,”乔义云应声,“不过听说机修组最近在招学徒,如果你有兴趣希望把外甥送来,我可以给你牵桥搭线。”要学门手艺,机修组也是不错的选择。

  沈卫民摇头,“算了!我仔细想了想,那孩子长这么大,连县城都没去过两次,直接把他送到省城来,要是收敛性子还好。要是因为没有大人管着放飞自我,我到时候都不知道找谁哭去?”

  如果跟着乔工,这些都不用担心,对方会照顾人,也不是苛刻的性子。其他人可就说不准了。在机修组当学徒,没有工钱不说,逢年过节还得给师傅孝敬,最重要的是没有几年根本出不了师。

  如果想把人送去机修组,倒不如选择县城机械厂,沈卫民和机修组胡组长是旧识,对方怎么都会卖他三分面子。而且,他的编制还冻结在县城机械厂呢,看到时候能不能操作操作直接让国栋接班。

  “你考虑好了就成,”乔义云并不关心别人家里事。

  两人各自忙着手中事,时不时交谈两句。既不无聊,也不显聒噪。

  “沈哥,外面有人找!”说话的是乔工的助手,和其他出现就带十几个助手的总工不同,乔工手底下就这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这名助手是初中毕业生,动手能力极强,基础知识差些,天天被乔工压着学习。就像现在沈卫民和乔工两个在屋里忙活,对方就得拿着书本到外面大树下读背。

  听他说乔工已经好几年不带徒弟了,也正因为如此,沈卫民才会提起大外甥严国栋介绍到乔工手底下,没想到今年情况有变。说不上可惜,但确实有些遗憾

  “来了,”沈卫民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谁啊?你认识不?”应该是认识的吧,这里是省机械厂内,来找他的肯定是省机械厂内部人员,就算来往不多,该认识的人还是得认识。

  “工会副主席张桂花。”

  沈卫民脸上闪过一抹复杂,他就说好像忘记了啥事,现在才想起来原来来到省城之后他都没有和张桂花见面。虽然已经很久不去张桂花家里,不过每次过来他都会去工会走一趟,这次全被他抛到脑后了。

  沈卫民是被紧急召集到省城来的,之后发生的事情又打了他个措手不及。虽然没到手忙脚乱的程度,但还是打乱了他的阵脚。之后几次和省机械厂、省食品厂的谈判,让他心力交瘁。

  现在事情顺利解决,他把希望寄托在这几台被省食品厂淘汰下来的机器身上,在这上面花费了大把心力,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如果不是张桂花寻来,他大概临走才能想起这事儿来。

  捶了捶脑袋,沈卫民真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变得这么健忘了。

  出门就看到了等在树阴底下的张桂花,沈卫民赶紧迎上去。

  天渐渐热起来,中午太阳已经初显毒辣,站在树荫下,枝叶挡住紫外线,明智之选。

  “姐,你过来了?”沈卫民稍稍站定朝张桂花打招呼,“这几天忙的脚不沾地,都没来得及去看看你。”

  “这有什么?你这段时间忙我都听说了,我帮不上什么忙,哪还能给你拖后腿。”张桂花笑着说道,“怎么样?这几天能抽空去姐家吃个饭不?你姐夫这几天还念叨你呢。”

  沈卫民却是摇摇头,“姐!怕是不能了,乔工估计这几台机器再有几天就能重组完毕,到时候省级现场出单,我交钱拿货之后,就得立刻回去了。”

  沈卫民当时和齐厂长商量的条件是省机械厂免费为他维修机器,更换必要零件。等省食品厂淘汰下来的这几台机器运到省机械厂之后,齐厂长召集几名总工对机器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提出如果要更换原有零件,以旧换新,可以。虽然是老式机器,很多零件都已经被市场淘汰掉了,省机械厂目前也没有类似零件的生产线,但是找几个零件不难。

  虽然听起来沈卫民好像占了挺大便宜,那可是以旧换新啊!但是沈卫民却不能答应,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机器再坏掉呢,现在还能找到更换零件,到时如果找不到呢?

  然后,齐厂长就给了另外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机器全面翻新,把旧零件换成新零件,统一制式。虽然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更久,但收拾出来的机器更耐用、更持久,维修起来也更方便。

  沈卫民当然会选择第二种,然后齐厂长就提出了条件,这些零件不能白给,当然也不会按市价收取沈卫民的费用,而是按出厂价。通俗点说省机械厂不挣钱但不能赔钱。

  沈卫民当然不会答应,经过几次商量,讨价还价,最后答应了一部分。临走之前,沈卫民要交一部分钱。至于交多少,现在还没有商定,只能看到时候看省机械厂给他的报价。

  张桂花微微有些失望,“就去家里吃个饭,不耽搁什么,……”

  “姐,实在抱歉!”沈卫民打断张桂花继续要说下去的话,“等下次,下次我再来省城定好好和你叙旧,这次就算了。”

  沈卫民嘴角含笑,语气却非常坚定,很显然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张桂花虽然心存遗憾,但该努力的已经努力过了,她也不能逼着沈卫民怎么样?“行,到时候姐好好给你接风。”

  沈卫民点点头,“姐,不用破费了。如今稍有个风吹草动就可能惊动牛鬼蛇神,还是小心为上。”

  张桂花作为省机械厂的副主席,对局势事比沈卫民知道的多,听到他这么说,就没有接着再劝。反而因为沈卫民的关心有些心虚,“我知道了,你也小心些。”

  沈卫民点头,应下了关心。

  张桂花动了动嘴,想说什么,最后却都化成了一声叹息,什么没有说出来。

  沈卫民当然注意到了,并且猜测她可能要提与石相可有关的事情,不过对方最终没说,他也只当不知道。

  张桂花离开之后,沈卫民回到乔义云身边继续忙。

  张桂花走出工厂,东拐走进家属院。这里就是省机械厂新建的家属院,当时通过新分房条例列举出来的名单都住进来了,房子建造的非常坚固,空间也不小,虽然分房面积和工龄、家里人口有关,但都够住。

  张桂花走到三楼,推门进屋。饭香扑鼻而来,张桂花抬头看到了一桌子菜,她疲惫的摇了摇头,做到了客厅的沙发上。

  石奶奶听见动静走了出来,左看右看,就看到儿媳妇一个人,她脸色突然变得不好看:“怎么,没把人给请来?”

  “忙的不可开交。现在都下班了,还跟总工在车间忙活呢,连吃饭的功夫都是压缩出来的,哪有时间到我们家来做客?”张桂花轻声说道。

  “到哪吃饭不是吃?咱家就住在机械厂旁边,和去食堂有啥区别?说到底就是不愿意过来!”石奶奶不高兴说道,以前逢年过节大包小包的往家里送,这两年倒是越来越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