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零年代之悍夫第240节(2 / 2)


  几个人坐下来,凑着“人民艺术品”的话题聊天。

  沈卫民轻轻皱眉,“那对于作品的界定应该非常严格吧?”

  “那是当然的。不是谁都有机会成为创作者的,这次的作品先是省内择优接着全国评比,要是这里面出问题,那这个问题可就大了。”夏扬州轻笑,省内提交的作品出问题,后果咋可能不严重,恐怕还要连累同时参加评比的同省人。

  沈卫民:“……”他突然嘴痒,怎么办?

  “怎么了?”夏扬州看沈卫民神色有些不对。

  沈卫民低声嘀咕了几句。

  冯家和刘家的恩怨,沈卫民根本不在意,但如果牵扯着上赵姑娘,这件事情就得另算。如果说冯家汉北省刺绣官方代表,那赵姑娘就是民间代表。但殊途同归,两个人都为汉北省挣得了名誉。

  虽然自从知道其中猫腻之后,沈卫民觉得把赵姑娘和冯家写在一起是种侮辱,也暗暗期待刘家母子给力点,希望这件事情迅速完结,但是万万没想到到最后忍不住的却是他。不过,他确实需要和几个兄长通个气,万一有情况,他们才好知道怎么办。

  夏扬州皱眉,“你说的这个情况属实?”

  沈卫民摇头,“不清楚。我是在来的火车上偶然遇见这件事,只听了一方之言,态度未免偏颇。”

  “我有数了。”夏扬州应了一声。

  沈卫民点了点头。

  要说这件事情本身确实让人气愤,谁遇到这样的事,心里都不会好过,刘佳母子也确实可怜,但是想扳倒冯家谈何容易?冯家在刺绣方面不说一个顶九个,但是有些名声在的,在全国都数得上号。想让大家相信冯婆子做了这等事,谈何容易?更不用说刘佳母亲的刺绣技术尽数来自冯家。

  当然了,如果只是存在困难,他们也不是不可以伸出援手。沈卫民虽然一介百姓,但好歹认识几个人,像现在这样传个话并不难。但是,谁让刘佳母子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样和谐,刘佳根本不是真心替母亲打抱不平,只是想追逐名利,虽然这些都不改变问题的本质,但却影响了沈家人对刘佳母子的评价。

  由此,沈卫民才决定不淌这趟浑水,由他们斗去。刘佳母子上火车就开始大闹,还一路跟着到了京市,说明她们早有打算,或者说她们有所求。包括李招娣在内,沈家没有一个人相信她们会安分守己。既然总会闹起来,他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却没想到刚到京市,他就打破了决定。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家赵姑娘就是了。

  这件事情统共就说了这几句,该往心里去的记下了,不该往心里去的全当没听见。

  李招娣炒了几个拿手菜,好友相聚,和乐融融。

  这顿晚饭一直到深夜才散场。

  爷俩合力把三人送到西屋,沈卫民才回到东屋。

  “都喝醉了?”赵琪笑着问道。

  “夏大哥还好。谷大哥和叶哥烂醉如泥,死沉死沉的,我和咱爹两个都抬不动。”

  “夏大哥酒量很好吗?”赵琪好奇。

  沈卫民拿毛巾擦了擦脸,“不是,叶哥说他喝不了酒,都给拦下来了。”要说叶建和这个表哥对夏扬州那是没话说,方方面面都能给考虑到,活脱脱一枚弟控。

  “那明天叶大哥还能去接小聪和家康不?”赵琪担心,明早叶大哥能醒酒不?

  “放心吧,耽搁不了。”左右已经打过招呼了,他去地方也能把俩孩子接回来。

  沈卫民话说的满,第二天叶建和没啥异样,反倒是他宿醉了。睁眼的时候头疼欲裂,再听动静他家俩小子到门口了。

  “昨天劝你别喝酒,你不听,受教训了吧?”李招娣同志把浸湿的毛巾盖在沈卫民额头上,让他清醒清醒。

  “可不是,我现在可深切体会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的含义了。”沈卫民语中带笑,天知道昨天他只是抿了半杯酒。

  要是在往常,李招娣同志肯定要和他计较两句,今天只是“哼”了一声,“看在你俩侄子的面上我不和你计较,你好好反思自己。”

  沈卫民举手敬礼,“是,明白。”

  李招娣瞬间破功笑出声,“赶紧穿衣裳出来,孩子都等着呢。”说完头也不回出了屋。

  “我就说自己的地位越来越不如两个小的,你看这话没说错吧?”沈卫民转头跟自己媳妇儿找认同感。

  “娘都大几个月没有见过小聪和小康了,心里想的慌才如此的。”赵琪当然站在丈夫这边,不过往门口挪的脚步还是出卖了她此刻的心情。

  “我觉得我有些可怜,头疼也没人理会。”沈卫民叹了一口气,眼睛里的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哥。”赵琪到底还是心疼沈卫民多想。

  沈卫民笑,正想说话,就听见门口传来他家宝贝蛋的声音,“小叔,小婶,我们回来了。”

  接着俩孩子推门而进,“小叔,你头还疼不?”

  有一瞬间,沈卫民都不敢认这是他家俩小子。三个月,不足一百天,家里大人除了赵姑娘的肚子越来越大之外,根本看不出变化,两个孩子却不一样。

  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碰到个子猛蹿,那真是几天一个模样。这一百天,俩孩子竟然都蹿高了好几公分,沈卫民伸手比划着李家康的身高,看他自豪的养着小脑袋,笑他:“有啥好自豪的,还是赶不上你哥。”

  李家康年纪小,本来就比叶聪矮,现在都在长个儿,当然也赶不上。而且看两个人的模样,李家康圆头敦实,叶聪却是长手长脚,怎么看他都赶不上叶聪。

  “我不跟小聪哥比,除了小聪哥,训练营里的其他小伙伴都没我长得快,我很快就长大了。”李家康挺自豪。

  沈卫民眼里带上笑意。

  “要长个子就要吃饭,快准备准备咱们吃早饭了。”李招娣掀开门帘招呼道,接着又看向沈卫民,话锋一转:“看看咱家谁像你似的,赶紧穿衣裳下炕,都要当爹了还不知道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前者慈爱,后者严厉中还带着嫌弃,不知道的还以为沈卫民是充电话费送的。不过小沈同志已经学会了坚强,就算受到对比待遇也不觉得有什么。

  “知道了。”

  这一天,一家子都围着两个小的转,问他们这两个月在训练营里的生活,问他们休息的时候去了哪。总之,问一切可问之事。

  俩孩子态度非常之端正,只要长辈们问,他们就会认真回答。

  “累当然是累的,但是为了祖国,一切都是值得的。”李家康郑重表示。

  沈卫民抬眼看向他大侄子,小小年纪的他,恐怕连这句话的具体内涵都没有悟明白。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坚毅、表情刚强,单是这股精气神儿就是常人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