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零年代之悍夫第245节(2 / 2)


  “沈兄弟让你见笑了,这俩孩子过年也不让人安生。”谷晴晴端着果盘走过来。她的表情如此自然,嘴角还带着点儿笑,根本没有把方才的事情放在心上。

  沈卫民有些佩服她了。

  “振华,事情谈完了吗?爹娘之前不是还念叨着要见沈兄弟一面。”谷晴晴抬头。

  “这就下来了。”程振华话音刚落,二楼书房走出来几个人。打头的是一对有点年纪的老人,后面跟着两个中年男人,表情严肃、肤色白皙、微微有些发福,一看就知道平常是坐办公室的。

  “哥俩儿又闹了?”老太太看着客厅里一片狼藉,笑呵呵的问道。

  “动手了,都没讨到好处,被振华罚到院子里去了。”谷晴晴笑呵呵。

  老太太也不再过问,抬头看向沈卫民,眼睛瞬间亮了。

  第167章

  沈卫民完全不知道程老太太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是怎么回事, 微微后仰表示出他的内心。

  “你就是小沈啊。一直听振华爷俩儿说起你,终于是见着面了。”

  沈卫民还没反应过来,程老太太已经走到了他跟前。

  程老太太不管从哪看都是温和的人儿, 笑眯眯的, 和谷晴晴给人的印象很像。站在黑脸的程老爷子身边, 嫩的像块白豆腐, 根本猜不出他的真是年纪。

  程振华比李卫国年纪相仿, 但在家中行三, 和前面两个哥哥相差挺大的, 由此可以推算出小老太太的年纪应该比他母亲李招娣同志要大, 但是完全看不出来。这大概就是养尊处优和大太阳底下刨食的区别。

  沈卫民心里想着, 面上笑眯眯的和老太太说话, “我就是。伯母, 您好。”

  “我听我们家小淼说你家老太可是个能人,那一手字写的真好。”程老太太拉着沈卫民坐下, 亲近的很。

  沈卫民回头看到程老爷子领着程振华兄弟去了后面,他也不做纠结,老老实实坐下和婆媳俩说话。程老太太说起沈奶的字来那叫一个滔滔不绝, 可以看得出她真心喜欢沈奶的字。

  程老太太夸的厉害,沈卫民一点都不谦虚, 连连点头, 非常认同她观点的样子。

  沈奶的字好,这是不争的事实, 她老人家几十年的努力怎么能被他这个做孙子的三言两语忽视掉?

  沈奶的高明之处还不仅在于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颇有心得,家里俩孩子在她手底下待的时间不长,字写的已经像模像样了。中间程淼和邓要武到沈家沟借住, 也曾得沈奶教导,临走的时候,还从沈奶那得到了两本字帖,也无怪乎程老太太会知道他奶的字好。

  “家里老太小时候跟着邻里学过一段时间,恰逢乱世搁置了一段时间,近几年才捡起来,要不都说咱新种花好呢,像我奶那个年纪的人都能松口气儿。”沈卫民笑呵呵说道。

  程老太太是什么人,那之前也是大家出身,后来带着全家老少投身革命,跟着老爷子这个农村来的穷小子风里来雨里走十几年在,见识当然是不俗的。

  听到沈卫民这样说,她转头和儿媳妇交换了个眼神,之前振华提起他战友弟弟,说那是七窍玲珑的人物,少年老成。不管是在青年男女还是在长辈跟前都吃得开,如今一见,真要赞叹一句名不虚传。

  这是京市,沈卫民上门做客,就算没抱巴结的心思,也该紧张点的。不是程老太太自大,在种花家真找不出几家比他们程家资历更老的,但是眼前这个小伙子就是能不慌不乱,就连她随口问的话,他都能转八个弯回答出来,这可小心着呢。

  程老太太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如今局势不明,处处都要小心着,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牛鬼蛇神抓住不放了。看他们一个个满口正义,却不过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自我伸张的正义。

  话扯远了,还是说回沈卫民,在这个年纪能有这份心性,着实不像农家养出来的孩子。如果她没记错小伙子才二十,二十,比她大孙大四岁,再往后走几年,站到一块都会被认为是同龄人,但是能力和心性可差太远了。

  更不用说,人家孩子两年前就在村里办起了工厂,这两年来办的那是一个风生水起,红火兴旺。两年前,人孩子比大孙就大两岁,得,这样一想,老太太心里更不得劲儿了?

  有种感情叫恨铁不成钢,他们追求理想那会儿风里来雨里去,根本顾不上家里孩子。老大老二年龄相近,出生的时候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候,夫妻俩没办法带孩子跟着他们受罪,就把他们放在老乡家里照顾,照顾来照顾去,倒是和他们这对亲生父母离心了。

  老三来的晚,出生的时候身体弱,说实话程振华能成长成现在这样,老两口都没想到。当时局势虽然还不稳,但是她慢慢退下来了,能够稳居后方,也有时间照顾幺儿。

  都说生恩不如养恩大,养在身边的和没养在身边的,感情当然不一样,这个程老太太自己也承认。不过,对前面俩孩子,她和老头子都有愧疚,这些年一直在弥补。为此,幺儿也受了委屈,也就是振华和振华媳妇不是个碎嘴的,换成另外两家受到同样待遇,这家就得翻过天去。

  但就算是这样,一直到现在,老大老二还在背后琢磨着他爹他娘如何对不起他俩呢。每每听到这些,老太太都寒心的很。错失了前面十年,他们拿出了二十年来补偿,好像根本于事无补。

  为了接班的事,家里闹得十分不好看,到最后振华看在他们老两口的面上妥协了,他接班,其他都归老大老二,那两年幺儿过得啥日子?老大老二也不想想,就算担子扔给他们,他们能接的住吗?

  她经历过孩子阋墙的痛苦,当然不希望儿子儿媳妇重蹈覆辙。老三家这仨孩子不一心,不过父母做的也尽够了,家里给出的支持资本,长辈们不会厚此薄彼,但真正学成什么样,还得看自己。最后谁得到多少都各凭本事,他们老程家那是从鲜血里走出来的,总不能老爷子还活着他们就把家霍霍没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孩子啥样一起生活的爷奶和爸妈能不知道?她家仨孙子像极了她仨儿子,还不能确定小淼能不能成的时候,他们已经确定前边俩只能称平庸略下。

  一个人只是平庸,起码还能守成。如果一个人连平庸都称不上,想一出是一出,人说一句信一句,这家迟早得败坏完。

  那之后,仨孙子该怎么疼怎么疼,但是关于程家该怎么走下去,选谁接班,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要是她家大孙二孙像沈卫民一样通透,家里能弄成这样。

  唉……

  程老太太叹气。

  沈卫民从刚刚就注意到老太太情绪不大对劲,他就没说话。要是知道老太太所想,沈卫民沈卫民必然是不相信的,老太太和谷晴晴都是心胸宽广的,刚刚程淼兄弟俩打的那样厉害,她们都能微笑以对,这可不是谁能做到的。

  “你家老太也是个能人,她那一手字少说也有几十年的功力了,可见日常是用了功的。”程老太太是个有见识的,在这方面可比五大三粗的程老爷子懂得多。

  程老太太出身世家,家传善画善书,她这一辈就她一个,根本没有传承下去。老早他还想着从孙子孙女中择人跟着她学艺,无奈天不遂人愿,前面两个儿子不亲近,连带着孙子孙女都躲得远远的。老三家这边,大孙二孙连上学都不稀得去,指望他们坐几个小时作画,简直是天方夜谭。

  之后,老太太就盼望着小孙儿子有慧根。这个娃娃从小就沉稳,给个玩具玩一晌人都不带吭声的。上学后更是个乖乖牌,成绩那是一等一的好。那段时间,程老太太可高兴了,就指望小孙儿能给自己争口气,没成想幺儿领着他部队里走一趟就再没领回来,那一门心思就在入伍当兵上了。

  为这事儿,老头子没少挖苦她。“哈哈,这才是我程家人,那死也要死在部队里。”

  然后,老太太十天没让老头子进门。后来,老头子不敢说了,老太太还是心有不甘,对小孙儿那是威逼利诱,无奈对方每次都一声不吭。

  前年,小孙儿去沈家沟做客,回来之后竟然开始练毛笔字了,这可把老太太惊喜的不行,满腔热血的制定计划立誓要把小孙儿培养成一个高雅的人。就算是入伍,那身上有几分儒生气也受欢迎啊。没成想除了练字儿,小孙儿其他都不愿意学。

  老太太可伤心了。

  后来,也就随他去了。

  倒也不是老太太放下了,只是觉得小孙儿太可怜。七八岁的小人,每天除了上学,要早训,要晚训,回家还要练字,练到半夜才上床休息。要是再把学画的时间支出来报,那小孙子就不用睡觉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睡怎么能行?

  老太太首次做老师以失败而告终,也是那段时间,她专门研究了沈奶的字,一个乡野村妇能写的这一手好字,这让程老太太刮目相看,所以见到沈卫民她才这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