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零年代之悍夫第255节(2 / 2)


  所以他做了几手准备。

  沈四嫂听得似懂非懂。

  旁边的赵琪倒是连连点头,但与其说他听懂了,倒不如说是对沈卫民盲目自信,觉得她家卫民哥决定的事情,一定是对的。

  对此,沈卫民只是欣慰的笑笑。

  ·

  晚上十点,夏扬州领着警卫员回到临时住所,虽然来之前就已经有心理准备,毕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筹备这么大的活动又牵扯到国内外人物和工厂,肯定不是轻松的活儿,但是谁都没想到竟然这么累。

  不过谁让他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夏扬州这次是卯足劲儿想把这次活动办成功,要是能有个好结果,每天忙到很晚也值了。

  想到在京市的时候和卫民通电话,还说两人到海市之后一定要聚聚。现在别说聚,就连碰面的机会都没有。

  夏扬州整个瘫倒在沙发椅上,叹了一口气:“沈家长辈来海市都好几天了,我还没捞着时间去看看。”

  “沈厂长得在海市待到博览会结束,他的家人当然也一样。咱们还是先完成手头的事。”警卫员苦哈哈说道。工作不是儿戏,这次又牵扯太广,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大祸,他们不能有半分放松,否则不仅仅会引起争端,还会将这次参与博览会其中的所有兄弟姐妹的劳动付之一炬。

  如果那样,他们真就成大罪人了。所以,他们经手的环节必须重视再重视。

  “……你说的对。”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怎么会不知道?只是突然有感而发罢了。

  不过不能当面听卫民说谢谢,到底是有些遗憾。他这次可是费老大劲,才把他的家人都送到海市来的,也不知道卫民知道消息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反应?

  “我让你去通知卫民的时候,告诉他他要接的人是谁,好提前做好安排,你说了吧?他当时什么反应?”夏扬州抬头看警务员。

  “嗯?”警务员满脸不解。

  空气突然安静,周围有种淡淡尴尬。

  “没说那就算了,就算接到几大包行李的时候没有丝毫怀疑,等拆开也应该猜到了。”卫民不见得多聪明,但总不至于联想不到。

  “呃,”警务员突兀开口。

  “嗯?”

  “我去找沈厂长的时候,对方很忙的样子。听我说您让他去火车站接人,更是大吃一惊,看上去不像知道自己去接谁的样子……”

  啊?

  夏扬州和警卫员对视了一眼,所以他坑了卫民一把?

  不可能,不可能……的。

  第178章

  博览会前, 沈卫民一行人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进展当然很顺利。

  明天就是博览会, 今天大家还是和前几天一样,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倒是有人提议说今天放松一下,沈卫民倒没什么, 提议的人倒是先被责怪了一番。

  “等博览会结束想怎么放松不行,现在该干嘛干嘛去。”沈强叫嚣。

  沈四嫂也是同样的想法, 对此是可见其成。

  他们都是农村人,从来没有什么野心, 在生产队种地, 浇水, 除草,收割, 挣固定的工分,是他们的生活常态。直到他们村成立沈家沟食品加工厂,作为生产队副业, 村里妇女们都没想自己能得到重用。

  比起解放前, 妇女的地位确实得到了较大提升, “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也传遍了祖国大地, 常常被人挂在口头。不可否认的是, 这句话或者说这个理念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 县城不少妇女, 能去各个工厂参与工作。

  但是, 沈家沟是一个落后且偏僻的小山村,如果遇到寒季,封山就长达数月, 与外界交流并不便宜,这也就造就这里保守且落后于其他地方的意识,也就是说让沈家沟的男人从心底认同这个理念并不简单。

  就算口头承认,心里还不一定是怎么想的呢。当然这其中也确实存在客观条件,那就是对他们这些靠务农吃饭的人来说,妇女的劳动力成果确实比不上男人们。

  这是性别差异,是从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决定的事实。但是当性别差异被逐渐放大,就会形成家庭地位的差距和各种强弱观念,其中妇女当然当然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现在不用在下地挣工分的同时还要留在家里伺候一大家子,全是因为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进入工厂工作之后,她们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方式和家庭地位,还有各种思想观念。

  以前,她们哪有要抓住机会这样的想法?

  现在,她们是真心想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能够发展壮大。当然,这个可能不是靠她们努力就能达成的目标,所以她们另外还有一个更朴素的想法,那就是绝对不能让沈家沟食品加工厂被人欺负。

  被沈卫民选中来到海市的这几个妇女,看上去普普通通,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这样的,但其实都有些过人之处。第一个是她们手艺确实很好,每个人都有拿手的项目。第二个就是她们有眼力劲儿,在村里一个个都是顶顶能说会道会办事的妇女。

  她们比前批人来的要晚几天,但一个个能打听会思考,工厂现在面临的情况,她们心里多少有点谱。更不用说,她们来后这几天,还亲眼看见过省食品厂代表当面向她们厂长提不合理的要求。省食品厂工作人员嚣张的厉害,那转身就走的身影,她们都看在眼里。

  女人,尤其是当了孩子妈的妇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护犊子。这自己家看着再不好的东西,也轮不到别人出手教训。更何况他们厂长长得好,脾气好,心眼儿好,媳妇儿好,那是样样顶尖儿,竟然被欺负了?

  有几个脾气火爆的婶子,当时就想拿着手里的擀面杖冲出去,被沈四嫂手忙脚乱拦下了。

  “三柱子是什么脾气你们难道不知道?强子和诺诺就在他跟前站着,他要是真受不住,沈强早就动手了,轮得到咱们在这叽咕?”三柱的脾气确实是极好的,不过那是对村里人而言。外人谁要是惹了他,这立刻就会化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

  自从成为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厂长,三柱子就收敛了很多,以至于现在很多长辈们都忽视了当初他的名声有多烂。

  作为幺儿,三柱子在家没吃过委屈,最亲近的人都没让他吃过苦,其他人就更没有资格了。之前当有长辈拿身份压他,以资历来压他,迫使三柱子答应让他们推荐的人进入沈家沟食品加工厂时,三柱子可是当场就掀了桌子。

  沈四嫂到现在都还记得三柱子当时的表情,冷淡,甚至都没有牵扯出愤怒情绪,他就只是淡淡的。从此之后,村里再也没有人敢拿什么理由威胁沈卫民迫使他答应什么。

  说白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是沈卫民和沈东林一手建立,说是池山生产队的副业,也就只有天真的家伙才会把这句话当真。当然,这只是沈四嫂的想法。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性质已经被上面盖章确认,它也确实符合作为副业的条件,做了很多与村子与生产队与沈家沟住户有益的工程,还真没有办法鸡蛋里头挑骨头。

  随着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壮大,逐渐被更多的人看中,他们也确实越来越危险。就像省食品厂,依照他们的体量,本不必把一个小小生产队的副业放在眼里,但因为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的过分活跃,他们就起了不必要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