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六零年代之悍夫第261节(1 / 2)





  “小叔,我和家康会努力的。对了,教官说明年开始寒暑假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叶聪跟着说道。

  “对呀,对呀,知道你舍不得我俩。可是沈同志你得明白,我们俩不能在你身边待一辈子,早晚得离开的,现在你先适应适应。”

  沈卫民:“……”

  肩膀被安抚性的拍了下。

  “哎,我……”沈卫民觉得自己很有必要给自己解释两句。虽然说确实有些舍不得,不过还没到离开他俩,就不能活那份儿上。

  另外,他在这当人生导师,怎么他俩反倒把自己当成累赘的了?

  不过,这刚蹦出一个字,肩膀又被拍了下,安抚意味更加明显。

  沈卫民哭笑不得,转头看了一眼。

  这一看可不得了,俩侄子正坐在后座上抹眼泪呢。

  相处两三年,俩孩子哭的次数寥寥无几。李家康打雷不下雨,有时候为了博得关注,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陷害他小叔。至于叶聪,沈卫民从来没见这孩子在人前哭过。

  叶聪这孩子懂事早,又比李家康年长几岁,再加上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在沈家从来扮演着乖乖牌的角色。这两年,个性被沈家人掰正了许多,他能够在家人面前表现出明显的喜怒哀乐,但起伏不大。

  总之,跟弟弟坐在一块抹眼泪的场面,沈卫民还是第一次看见。

  一时间,沈卫民也颇有感触。

  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不爱孩子的亲生父母吗?当然是存在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种花家地域广阔,出几个败类不是很正常的事儿?这自古生恩不如养恩大,养孩子需要倾注更多的爱和关怀。

  一时间,沈卫民也有点眼热。

  叔侄仨快回到家才收拾好情绪,还没进门儿都能听见屋里的热闹。

  “杨叔叔,夏叔叔!”俩孩子叫人。

  “呦,出去一趟回来怎么懂事这么多?”夏扬州挨个捏脸。也不是说俩孩子之前不懂事儿,不过像这样乖乖巧巧排排站给长辈们打招呼的情况,他确实是第一次遇见,照平常李家康那个小子早就扑过来了。

  “我本来就懂事,”李家康把自己的脸蛋从夏扬州手里解救出来,临走之前还不忘拉上叶聪。

  “俩小子这是咋了?”

  “知道我们明天走舍不得呢。”沈卫民大言不惭。

  这也不算说错,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两个孩子不舍也能理解。

  夏扬州挑了挑眉,没当着孩子继续说下去。

  他这次过来,还是有正事的。

  “这次合作非同小可,你要同时应付这么多老狐狸可得小心着点儿,一不小心就能把你给吞了。”合同已经正式签订,现在他们首要考虑的就是出货问题,所幸洛特那边要货并不着急,他们的商场要到来年才开幕。

  但不要以为留给他们的时间就很充裕。几家食品厂,资源应该分配,哪家工厂生产哪种糕点都要通过协调调配。再有就是掌握配方的沈家沟食品加工厂,到底在其中占据什么样的事身份也要确认清楚。

  总之,在一切未开始之前,就需得把这些规则定下来,不然后面根本玩不转。

  沈卫民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也要看看他面对的是什么人,几大食品厂的厂委班子和工会,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人精练出来的?这就好像唐僧进了盘丝洞,稍不注意就会被秒的渣都不剩。

  “我都会注意的。”这些沈卫民当然都知道,在他决定提议这么办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些麻烦事。之后既然选择继续,当然已经大致想好了对策。

  如果这事发生在后世,沈卫民极大可能理都不会理。但是眼下之国家积贫积弱,他们需要和外面联系合作。而对于内部来讲,则是会给予全力支持,有了这个基本保障,其他就好处理了。

  “我和几家工厂厂长约在池县见面,会议由县长住持,到时候大家会商量着制定出一个章程。后续的生产工作,只要大家配合无间,就不会出差错。”大家商量着制定出来的规则才会被更多人所接受认可,虽然已经掌握主动权,但沈卫民不会把这个地方当成他的一言堂,累不说,还讨不了好。

  夏扬州和杨文也对视一眼,“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你就通知一声。”

  “嗯,”沈卫民嘿嘿一笑,“忘了,谁也不能忘记我两位大哥。”

  晚上,一家人吃的饺子,猪肉大葱馅、香菇猪肉馅、青椒火腿馅,一个个皮薄馅多,吃的大家唇齿留香。

  夏扬州和杨文也吃过饭就离开了,只留一家子老小在院子里溜溜弯儿。沈卫民抱着儿子,后面跟着俩给小娃娃讲故事的哥哥,一串仨小子都围着沈卫民转。

  李凯徐雅琪夫妻就是这时候到的。

  赵琪生孩子,徐雅琪专门来看望过几次,每次说几句话就走了。李凯是个男人,平常又忙,很少过来,倒是和沈卫民通了几次电话。

  这次过来是来给他们一家送别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年少离家,和这群朋友相识于异乡,后又在京市重逢,现在朋友即将回到那自由又安心的地方。

  说不上高兴还是不高兴,这才多长时间,他们两个已经熟悉了京市的生活,这也无可厚非,京市对他们来说,是他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池县说到底,不过是他们反抗自己的命而找到的临时住宿,最后他们失败了,一败涂地,甚至到现在都还过着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日子,想想就觉得难堪。

  萍水相逢的朋友即将要离开,于情于理,李凯和徐雅琪都该来送别。说起来,大家可能不信到京市之后,这是夫妻俩少有的见面,昔日恩爱、相濡以沫的夫妻,弄成现在这个样,就算沈卫民不知其中内情,也是唏嘘不已。

  老两口热情的把人往屋里让,给沏茶,给倒水。中间提到他们怎么不把孩子带过来的时候,李凯和徐雅琪脸上都有三分不自在,最后是沈卫民主动岔开了话题。这俩不是别人,需要时时刻刻有人提醒这件事该怎么做,那件事情该怎么办,两个头脑无比清醒的人所做出的决定,要不就是顶无奈之离举,要不就是出自真心,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他们外人能管的到的。

  现在的他们根本没有共同话题,聊了几句就各自散去。

  送走夫妻两个,李招娣同志叹了口气。

  “您这是怎么啦?”赵琪笑着问道。

  “想当初俩孩子在县里的时候,虽然生活艰难了些,但有说有笑,有商有量,这小日子过的也红火。怎么回了京市,生活条件变好了,两人反而越走越远了?”李招娣把两人带来的礼盒拎起来,放在一堆行李旁边。

  李招娣虽然是半路才认识李凯和徐雅琪夫妻俩,但因为后面相处的密,她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俩人的感情,却没想到现在的小年轻啊,这回到家反而疏远了。

  “俩人都是聪明人,咱们就不给他们添乱了吧。”沈卫民在旁边添了一句,就怕老太太钻牛角尖,把这事往自己身上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