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枕边姝色(重生)第169节(2 / 2)


  小丫鬟端了盏熟水过来。阮陵宁伸手接住了,她亲自喂给苏姝喝。

  “二嫂嫂,我一下子就有两个小侄子了……对不对?你真厉害。”

  苏姝羞红了脸,却也笑着应“是”。

  她一早就知道自己怀的是双胎,是别人都不信而已。

  ?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3-11 22:40:17~2022-03-12 23:05:2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凌翌笙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78章 一章)

  阮兰溪也笑盈盈地跟着凑趣:“我也有两个弟弟了。”

  周婆子把一盒子的粉色宝石拿出来,按照阮老夫人的意思都送给了苏姝。

  “你或者找师傅镶到冠上去,或者做成首饰……都随你的便。”阮老夫人一扫前些时日的萎靡不振,整个人都看起来有了精神。

  她说道:“你现在可是咱们阮家最宝贝的人了。只要你高兴,想怎么做就成。

  从青崖院出来后,宋氏跟着女儿回去了蘅华院,而苏锦绣则被阮老夫人安排住进了离蘅华院不远的一处小院子——云苑。

  云苑是个一进的院落,上房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左右两傍是厢房,另还有做饭的小厨房一间。

  阮老夫人给苏锦绣安排了两个丫鬟、一个做饭婆子专程的伺候。

  宋氏和苏姝母女俩坐在内室里说话。

  宋氏环顾四周,一眼便看到摆在墙角半人高的胖肚青瓷缸里装了满满的冰块,这样热气腾腾的天,怪不得一走进屋里便觉得凉爽舒服……

  她脸上呈现出满意的笑容来,“姝姐儿,看到你在阮家过的好,母亲也就安心了。”

  苏家虽然也是官宦人家,但到底比不过阮家。宋氏作为人母,一怕女儿嫁进了阮家被瞧不起,二也怕女儿在阮家过的不好。

  今儿一看,一颗心总算是放到了肚子里。

  女儿的吃穿用度都是一等一的不说,阮老夫人也宽厚待人,女儿的妯娌、小姑子看着也和善。

  苏姝点了头,又亲自倒了盏茶水递给宋氏。

  她问道:“您是什么时候回来燕京城的?”

  “有两日了。”宋氏回答女儿:“我在咱们家里歇息了才过来的。”

  她停顿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我之前对阮三小姐并没有深切关注过,她人到底怎么样?”

  虽然女儿也带着阮陵宁去过通州,但她只当阮陵宁是阮家三小姐,并没有别的想法,是以对待她虽然照顾周到却也仅仅是客气而已。

  但是以后就不同了,阮三小姐成为了她的儿媳妇,婆媳关系历来可都是不好相处的。

  “宁姐儿的性子很好,很活泼又天真善良。”苏姝笑着说道:“等到她嫁入咱们家以后,您就尽管把府内的中匮给她去做,红儿在一旁辅助……您享清福就成了。”

  母亲身子骨弱,她心内的成算也少,家庭庶务是做不好的。与其到后来再交给宁姐儿去做,倒不如一开始就给她,也显得苏家对宁姐儿的重视。

  “也行。”谁掌管府内中匮对宋氏来说都没有关系。

  她满口的应承下来,顺便和苏姝说起红儿的事情来,“红儿今年满十四岁了,林嬷嬷已经开始着手给她相看人家了,也是知根知底的,就想着等她及笄后好嫁过去。算起来还是红儿的远房表哥,他比红儿大一岁,家底殷实,人长得也高大,林嬷嬷还是很满意的。”

  苏姝愣了一下,她是知道红儿心思的,下意识便问道:“红儿是怎么说的?”

  宋氏叹气:“就是她不同意,也不知道为何,竟然还和林嬷嬷吵了一架。林嬷嬷为此都气病了,所以这次并没有跟着我过来阮家。”

  她说话间,又看到站在一旁的秀儿和莲儿,便和苏姝说道:“我记得秀儿都有十七岁了,莲儿也满了十六……你也要上些心,给她们俩各自瞅一个合适的好人家。女孩子年纪大了,都是要嫁人的。”

  秀儿羞红了脸,当下就和宋氏表了忠心:“奴婢愿意伺候夫人一辈子。”

  莲儿也说道:“奴婢是最不想嫁人的,也甘愿在夫人的身边服侍。”

  宋氏笑起来:“你们俩还小呢,知道什么呀?女孩子长大了,哪有不嫁人的?会被人笑话的。”

  也显得主家刻薄,对下不体贴。

  苏姝被母亲说的心里一动,她笑了笑:“是我疏忽了。”

  前世的秀儿和莲儿跟着她活了一辈子,临了都没有一个好下场。这一世,是要过上有儿有女的安康日子了。

  宋氏是在蘅华院住了两日离开的,家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忙,虽然基本上都用不着她操心,但有的却需要她拿主意,尤其是为苏琪华迎娶阮陵宁准备的那些个嫁妆上。

  这一日,晚间。

  苏锦绣过来蘅华院给阮清川把了脉,又看了他历年喝汤药的方子,请元大夫过来一起商量着给阮清川重新开了方子。

  元大夫毕竟给阮清川诊病了许多年,对他的身体状况还是很了解的。

  他看着苏锦绣刷刷的在黄麻纸上写药名,不由得问道:“……这药量是不是过于重了?”

  苏姝就站在阮清川的身侧,闻言紧张的握紧了手里的帕子。反观阮清川,神情却是很平静的。

  “长疾要猛药。温补的疗效也有,但总不治根。”苏锦绣写好了药方子,随手递给身后一直背着药箱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