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陛下,大事不好了第111节(2 / 2)


  所以哪怕眼下她被数万人包围,哪怕有数万柄长/枪都指着她的心口,他们依旧胆颤,害怕,不敢掉以轻心。

  江凭阑却是真的没有后招了,她笑,是因为解脱。

  她腰背笔挺地立在天阶之上,缓缓闭上了眼睛,她呢喃出的最后一句话是:“皇甫弋南,你那么聪明,一定能猜到我想说什么的……”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剧终,没有剧终,没有剧终!重要的话说三遍!好了,猜猜谁来了。

  ☆、青灯古佛

  无数柄长/枪点出,齐齐刺向那女子的前心,最近的那一柄距离她的皮肉仅三寸之遥。

  上空忽然传来一声刺耳的利啸,如凰凤临世一刻唱出的绝响,所有人都在同一时刻皱起眉头,顿住了手中的动作,下意识去捂紧自己的耳朵。

  天尽处,日头最盛的地方,有一个人身披霞光,衣袂振振,破云踏雾而来,所过之处人仰马翻,长/枪碎裂,砖瓦崩塌。

  他掌心一翻,无数细小的冰碛激射而出,无数人应声倒下,无数人仰着脖子大张着嘴,像看见神祇降临,敬畏而景仰。

  江凭阑一点点缓缓睁开眼来,一刹看清来人,惊讶,疑惑,叹息,释然。

  可能改变战局的还有第三个人,是她漏算了啊。

  万里狂风平地起,方才晴明的天一刹乌云满布,似急雨将至,似大浪淘沙。那人的眼却从头至尾只看着一处,只看着她。

  她回望他,像望见命运的齿轮“咔咔”滚动,最终玩笑般让一切曲折蜿蜒回归到最初。

  她笑得怅然亦无奈。

  她被他纳入怀中,疲惫而安心地闭上了眼睛,临睡去前动了动嘴唇,说出一句话:“阿迁,让我歇一歇。”

  ……

  三日后。

  江凭阑在略有些颠簸的马车里醒来,睁眼看到一个圆圆的脑袋正探在自己枕边,见她醒来似乎也没太多意外,朝她几分恭敬地笑了笑。

  她也跟着回她一笑,声音飘忽地道:“我们所有人辛辛苦苦争争抢抢,绕了这么些年,却谁也没料到,最终还是走回了原点。南烛,好久不见。”

  南烛向她弯弯眼睛,问道:“江姑娘说的是这两分天下,还是这两分天下里的人呢?”

  江凭阑眨眨眼偏过头去,并未答话,半晌后只是道:“南烛,我们不是敌人了吗?”

  “江姑娘希望我们是敌人吗?”她略带狡黠地笑了笑,“千氏族人忠于皇甫皇室,陛下不希望我们是敌人,我们就不会是敌人。”

  南烛这话倒也恰好印证了江凭阑的猜想。其实她早该想到的,倘若千氏族人仍旧忠诚于神武帝,那么皇甫弋南不可能顺利坐上皇位,甚至不可能活着。

  “那就不是吧。”她似乎很累,稍微开口说了几句眼皮就沉得厉害,接连十七日奔波,一夜殚精竭虑与数万人周旋,哪怕睡上三日也还远远不够。她又重新闭上了眼,片刻便枕着小臂睡着了。

  她是死过一次的人了,什么都不在乎了,不论身侧坐着的是敌是友,不论前路向的是南是北,都不在乎了。她不想思考,阿迁是怎么会出现在昭京的,如今又去了哪里,也不想问清,得知她出事的皇甫弋南和微生玦都做了些什么,还有在她睡着的这些时候,西厥是否平定了,大昭是否收复了,南国是否统一了。

  这些所有,她通通不想管了。

  权当自己已经死了。

  再醒来的时候,江凭阑被南烛搀扶着下了马车,远远望见青山白云深处一座若隐若现的庙宇。

  南烛见她不问,便主动解释:“江姑娘,此地空雾山,地处南北两国交界一线,既不属南国治下,也不属北国管辖。”

  天转凉了,她拢了拢衣袖,远望许久才道:“我当了这么些年的摄政王,竟不晓得国境线外还有这样的三不管地带。”

  南烛垂眼笑了笑,心道她当然不知道,因为这地方是今日才辟出来的。南北两国的帝王很有默契地各自向后退了一步,让出这一线地方来,撒手不管了。

  两分天下,莫非王土,既然她不愿被他们任何一人纳入怀中,他们就只好割裂了疆域,替她寻一个栖身之所。

  “江姑娘,天寒,我们走吧。”

  江凭阑点点头,一步步向深山里走去。

  ……

  两个月后,除夕。

  青灯古佛的寺庙里,一个十岁出头的女孩一路穿过回廊小跑着进了一间内室,她的脸冻得通红,似乎是在外头吹了许久的冷风,看见内室里正在礼佛的女子立即兴奋地笑起来,“江姐姐,猜猜我给你带了什么礼物来?”

  女子刚在蒲团上跪完了礼,也不斥责她这般大呼小叫的扰了佛门清静,只是弯了弯嘴角起身,摸了摸她的脑袋道:“阿韵给姐姐带了什么?”

  叫阿韵的姑娘笑得一脸神秘,将背在身后的手唰一下伸到了前头,摊开掌心道:“是雪啊!江姐姐,外头下雪了!”

  江凭阑低头看见她掌心团起的雪,忽然收了笑意,愣起神来。

  阿韵是寺庙里的师太从山下捡来的孤儿,打小就长在这里,没去过别的地方。而空雾山此地却是罕有见雪的。若掰着指头数一数,上一回下雪,还是在她牙牙学语的时候。

  她见江凭阑这样子,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可仔细想想却又实在没什么不对的,就也收了笑意,小心翼翼问:“江姐姐,你不喜欢雪吗?”

  江凭阑闻言回过神来,笑着道:“没有不喜欢,只是觉得有些冷。”

  阿韵立即反应过来,一连“哦”了好几声,奔出去将雪团子扔了,又匆匆跑回来,“江姐姐,是我忘了,你是从外头来的人,这雪对你来说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

  江凭阑又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问:“这么说来,这里往年不下雪吗?”

  她摇摇头,“是今年这天格外的寒,才有雪的。”

  “格外的寒吗?”江凭阑轻轻重复一句,随即偏头看向屋里那扇向北开启的窗子,望着外头忽起的鹅毛大雪道,“那北边一定更冷吧。”

  阿韵点点头,“这是肯定的啊!”说罢看见江凭阑眼底空茫的神色,忙又道,“江姐姐,我听师太说,你每日礼佛都是在为一位北边的故人祈福,你可是担忧他会冷?你放心吧,他的屋子里一定跟咱们的一样,摆了暖炉的。”

  她说完就见江凭阑眨了眨眼,似乎没有再要开口的意思。她抬起头来,直仰得脖子都酸了,也看不出眼前的人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实际上,这几个月来,这位姐姐的神情一直就是这样淡淡的,不论听见什么,看见什么,甚至就连笑也是淡淡的,仿佛并非真心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