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明徐后传第176节(1 / 2)





  徐妙仪说道:”我不怪你,真的。我只是恨他们,恨你父亲,恨东宫。可是他们却是你的血亲,也是我的公公,我的侄儿。他们一个占了孝字,一个占了忠字,我都不能名正言顺的恨他们。“雪落无声,默默的给朱守谦送葬。

  朱棣脱下自己的羊皮手套,给妻子套上,默不作声的往火堆里扔着纸钱。

  纸钱化为灰烬,被北风卷起,犹如一只只黑色的蝴蝶盘旋在上空。

  徐妙仪摊开手掌,大雪落在羊皮手套上,并没有立刻融化,毛绒绒的像一朵棉花。

  “又是这样的天气。”徐妙仪说道:“七岁那年,我和母亲被追杀,也是这样的下雪天,母亲为了不连累我逃亡,她用簪子刺穿了咽喉。我一个人在雪地里跑啊跑啊,鞋子袜子什么时候跑丢了都不知道,不知道冷,也不知道疼,脑子里反反复复都是母亲自尽的场景。”

  “小时候的我总是自责,自责自己太弱小无用,幻想着如果长大了,有本事了,一定好好保护自己,保护亲人,和歹人搏斗。”

  “可是现在,我贵为燕王妃,斗得过大明宰相,甚至杀的了北元得皇帝,却依然保护不了我的表哥。”

  徐妙仪伸出食指,在雪地里画了一个圆圈,“你看,兜兜转转,从起/点到终点,我还是那个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去死的、无用的七岁小姑娘。”

  “你不是。”朱棣也在雪地里画了一个圆圈,两个圆圈有大一半圆弧是相叠的,“你还有我。”

  朱棣指着没有重叠的部分,“你十七岁以前的人生我来不及参与,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我无法改变,但是……”

  朱棣指着重叠的圆弧,“但十七岁以后都有我的影子,你我的人生是叠在一起的,你的悲就是我的悲,你的欢喜也是我的欢喜。”

  朱棣又在两个圆圈周围画了六个小小的圆形,八个圆圈如蜘蛛网般纠缠叠加在一起,”这是我们的六个孩子,在他们成家立业之前,我和你当爹娘的就是他们的全部了。你可以悲伤,但不能倒下。“看着一个个纠缠在一起的圆弧,徐妙仪冰封的心有了一股暖流,”是啊,我可以悲伤,但不能倒下。“朱棣揽过妻子的肩膀,这一次,徐妙仪没有躲避丈夫的触碰,她靠在朱棣温暖的怀中,往火里投着纸钱。

  表哥,你一辈子太辛苦了,死了还要被背负千古骂名。或许你真的太累,或许选择在淮河结束这尴尬憋屈的一生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他们就不会继续打扰你了,把你的遗体按照郡王规格风光大葬,利用你的死亡来展示什么帝王恩赐,皇恩浩荡!

  从此以后,人世间的丑恶、算计、倾轧再也不能打扰你了。

  你就长眠在淮河,和水草为伴、和鱼儿为友,看潮起潮落,听渔舟唱晚。

  睡吧,以淮河为床,以雪花为被,若有来世,你我再为兄妹可好……

  次日,纪纲正要送燕王夫妻回藩地,彻底抹平淮河风波,刚刚登船,就有太监气喘吁吁的拍马赶到码头,”皇上口谕,宣燕王、燕王妃回京!“纪纲狐疑的看着传旨的太监,”你没听错吧?皇上明明是要我护送燕王夫妻回北平。“太监低声说道:”奴婢是胡尚宫一手提拔的人,岂敢哄骗纪大人?皇上前日一度昏厥,恐怕时日不多了,故宣诸王回京见面,连北平的郡主郡王们都要接到京城呢。“大雪纷飞,分封各地的藩王们纷纷带着家室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唯有燕王府是二大舅徐增寿带头,领着六个外甥南下。

  徐增寿坐在马车上远远看着金陵城的轮廓,顿时热泪盈眶,“十六年了,为了照顾你们这些外甥,我足足十六年没有回家啊!”

  外甥们都捂嘴笑。

  徐增寿回头白了一眼,“笑什么?”

  朱高炽是长兄,立刻站出来说道:“马上要见到父王和母亲了,我们都很高兴,所以就笑了。”

  永安郡主说道:“还有皇爷爷,我五岁离京,已经不记得皇爷爷的模样啦。”

  身材比哥哥还要高大的朱高煦擦着怀里的长/枪,瞥了一眼马车外面的路人,“南方人身材普遍比北方人矮小,哼,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徐增寿反手一掌拍在朱高煦的后脑勺上,“等到了魏国公府,你和大舅过过招,就知道厉害了。”

  第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是大明幸存的、最负盛名的大将军。

  朱高煦笑道:“我最期待见到大舅舅了,听说大舅舅最像外公徐达。我经常在茶馆里听说书人讲外公杀敌的故事,比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还厉害呢!”

  徐增寿心头一凉,差点当场哭出来,“那我呢?你们要过河拆桥,抛弃二舅了吗?”

  永安郡主嘴甜,忙揽过徐增寿的肩膀,“我们最佩服外公、最期待见大舅舅,不过最喜欢的始终都是二舅你啊!”

  徐增寿破涕为笑,“这还差不多。”

  十六年是徐增寿哄外甥,十六年后是外甥们哄他。

  燕王府的人到齐了,周王府也从河南开封赶来,周王夫妻来燕王府做客,以前并肩作战的妯娌相见,却再也没有以前的亲近融洽。

  冯氏娘家破败了,一身傲骨还在,在徐妙仪面前不显忐忑,也不露怯,两人客客气气话着家常,好像朱守谦死于非命的事情不复存在。

  书房里朱橚和朱棣隔了十六年再次重逢,各种亲密感叹自不必说。朱橚对四哥心怀愧疚,“是我疏忽了冯氏,没有觉察她写信给四嫂,酿成大祸。”

  朱棣却说道:“你不要怪周王妃,将心比心,弟弟冯诚之于周王妃,就像朱守谦之于妙仪,兄妹姐弟情深,不亚于夫妻情分。”

  朱橚说道:“可是你和四嫂差点丧命。”

  朱棣指着自己,“这不还好好的吗?你岳父虽然赐死,冯家也败了,但是军中依然有不少人敬佩你岳父,这次冯诚出狱,发配边关,暗地里得了不少人的照顾。总之你和周王妃好好过日子,将来的周王府才能稳得住,夫妻一体,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朱橚是个技术宅男,不通人情,不懂权术,被哥哥保护的太好了。

  第一更送上

  第二更在七点

  第三更嘛,大家加油留评

  ☆、第275章 如梦方醒

  朱棣知道弟弟朱橚对政事一窍不通,弟妹冯氏倒是个明白人,只是政治是冰冷残酷的,何况凡人皆有私心,冯氏为了救弟弟冯诚的性命,将燕王府置于危险之中,朱棣若说一点不恼,也是假的。

  但如今这个局面,东宫暗箭不断,藩王之间千万不能起内讧,被东宫找到削藩的把柄,连保护自己的力量都没有了。

  朱橚远在开封,妻子冯氏才是他最近也是最有能力的盟友,毕竟一旦朱橚有事,身为周王妃的冯氏也绝对没有什么好结果。情感上夫妻不能一心,那只能用利益捆绑在一起。

  夫妻可以不是爱人,但至少是盟友、若反目成仇,只能两败俱伤了。

  当然,朱橚根本想不了那么多,他只是照着四哥说的去做,四哥从来不会错。

  于是周王夫妇从燕王府回家后,似乎又重归于好。

  朱棣和妙仪亲自送周王夫妻到二门,两人携手而归,徐妙仪感叹道:“马皇后好眼光,给五弟挑了一个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