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3节(2 / 2)


  魏氏明白过来:“那就要看九娘到底喜欢谁?”

  陈青也犯愁:“是啊,她实在还太小,怕还没有这种心事。太初想说等个两三年再说。只怕孟家等不及,六郎也等不及。”

  魏氏问他:“今日九娘要和我们一起去福田院,要不我试着问问她?”

  陈青犹豫了一下,抱紧了妻子说:“也好。”

  魏氏轻叹了一口气:“那孩子你可满意?”

  陈青叹道:“太初能娶到九娘,陈家无忧了。咱们就找个山青水绿之地养老,对了,回秦州可好?还能陪陪元初。不如就住到麦积山下,买几亩薄田,给你养几条狗,我种地你织布,什么都不管了。”

  魏氏轻轻翻过身来,搂住丈夫的脖子:“好,只要跟着你,去哪里都好,做什么都好。”

  陈青密密地吻着她的眼睫,忽然轻声说:“十日后我出征两浙,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让太初留在家中照顾你。”

  魏氏眼睛一睁,虽然隐隐有了预感,此时亲耳听见,还是心口被重重撞了一下,眼睛立刻起了雾。陈青亲了一下她的眼睛:“乖,放心,我这次一定不冲在最前面,还得回来给太初娶媳妇呢。”

  魏氏眨眨眼,把泪忍回去:“嗯,好,我给你送行,像以前在秦州那样可好?”

  陈青将下巴搁到她额头上,闷笑起来。

  魏氏被他震得一抖一抖的:“你笑什么!?”

  陈青轻轻吻了吻她的额头:“好啊,只是不知道我家娇娇的红衣可还在?烈酒可还在?秦州小调可还在?”

  魏氏抬起头,痴痴地望着丈夫,眼泪还是不受控制地落下:“在!在!在!都在!”

  陈青看着她,手臂搂得更紧,头低了下去。魏氏极力仰起头回应着他的热情。

  一声低低的呢喃响起:“还想要……”

  “嗯”唇齿间那一声低不可闻……

  流光飞舞间, 浮生千重变,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尽缠绵。

  大雨终于歇止,无数人彻夜不眠。汴京城也筋疲力尽地熬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注:

  周一送上小小一段有爱的船戏。希望大家开始精力充沛的一周。(貌似有语病)

  “流光飞舞间, 浮生千重变,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尽缠绵。”取自陈淑桦《流光飞舞》歌词。陈淑桦和叶倩文是我最爱的中文电影插曲演唱者。《流光飞舞》是徐克导演的《青蛇》插曲。现在的小朋友很多人错过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最辉煌的香港影视时代,那个时代的港人,古文基础真是扎实,四大才子名不虚传,歌曲的辞藻华丽意境优美深远。徐克的几部经典电影,《倩女幽魂》、《东方不败》、《青蛇》原声带我都买了。叶倩文粤语版的《黎明不要来》也极好听。那时候,大家都看盗版录像带,vcd才刚出来不久。魔都延安西路的中图进出口公司是我们一伙人的乐地,楼上有各种日漫和进口原声大碟,楼下弄堂里满满的tdk(哈哈哈,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大概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打口带。好朋友一个月所有的零用钱都在那里交给了邦乔维、枪炮与玫瑰、涅槃等等。谁说男女没有纯友谊的,老作者只能感叹你运气不好。少年时期,除了萌动的爱情,最多的是这种吃喝玩乐的交情,至于“纯友谊的维持建立在彼此颜值差距太大的基础上,”咳咳咳,不可考哈。后来在电台音乐节目实习,九十年代初是滚石、华星、宝丽金等等大公司的天下,每个星期办公桌上都有各大唱片公司寄来的样带,还有和香港同步的《明报》。我们有个很可爱的男制作人,带着我们五朵金花周末躲在办公室里打麻将,隔壁弄堂小饭店的老板娘把高度白酒呛好的河虾,放在玻璃碗里,送来办公室。现在回想,黎明的粉丝最热情,歌迷会极其舍得花钱。再后来,明星接触得多了,呵呵呵。今天户主说,某最热门的唇膏国际大牌的最新发布会和他有个合作,问小公举要不要去现场玩,有很多很多时尚大咖和明星。小公举不假思索地说“我对明星不感兴趣,我对唇膏感兴趣。”哈哈哈哈哈。老作者眼睛放光地问:“有美少年吗?”回收白眼两只。忽然觉得以上内容可以防盗。

  从存稿箱(我刚才打成了防盗箱,哈哈哈哈)点开此段,加一段以下的话:

  因为觉得很奇妙。昨天读友“水瓶鲸鱼”昨天在62章下面留言说在听《青蛇》的原声音乐《人生如此》,歌词合适苏瞻。我当时正在煎一块西冷牛排,烤箱温度220度已预热好了。黄油慢慢地在铸铁锅里化开来,会有些微的泡沫散开,奶白色镶着金色的边,牛排放进去,不能挪动,听着滋滋的声音,冬天夜晚说不出的暖心。手机从厨房连着客厅的sonos,播放着《青蛇》原声音乐专辑。等待牛排翻身的那九十秒,我点开了晋江,看到了水瓶鲸鱼的那条评论。回复她以后,将牛排翻过身来,再仔细读了读她的评论。才觉得啊,不对啊,我说起青蛇的文字,还在存稿箱里未发呢。就觉得更加奇妙了。

  在构思州西瓦子场景的时候,的确从徐克的电影里获得过灵感,建筑和灯光的设置,色彩的安排和调度,阮玉郎的第一次正面出场,他的妖气,暗灯下的回首,连接着随后的雨巷,刺杀,现在回看,都无意识地带着《青蛇》片头春城无处不飞花后面那段莫呼洛迦的意境。在行文结构上,我可能还是喜欢按照剧本的方式去构思,中元节这重头戏也是根据细纲先有分镜头解析,从画面(实在只有自己能看懂,画得太丑)再转换成文字的。建筑的方位、人物的站位、配角的走位,根据时间线,列得很详细。这部分大概三万字,写了一周。基本每章节都重写两遍以上,不同角度不同叙事手法不同的次序,都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