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年代文炮灰养娃日常第69节(2 / 2)


  郑锦华没再搭理他们,跳梁小丑罢了,找到师父,难道师父就会接纳你们不成?

  她在师父那里待了两个月,从没听师父提起他们,想来师父也放下了他们。

  沈爷爷是夜里走的,当时沈壮实、沈老实守在他身边,走的还算安详。嫁出去的女儿、孙女都回来了,沈敏敏抱着孩子和她对象一同回来的。

  郑锦华看了一眼,发现沈敏敏整个人胖了一圈子,她对象一老实人,步步跟在她身后,让做什么做什么,很听沈敏敏话的样子。

  沈敏敏很满意男人的听话,张淑萍却不停撇嘴,还跟郑锦华说道:“男人没有一点主见,光听媳妇话也不行。敏敏她对象楞不啦叽的,我看着没啥出息,偏偏她自己愿意......”

  郑锦华也只是打量一眼,并没说什么,难道还能跟婆婆讨论小姑子和她对象的不是?她没那么缺心眼。

  郑国正还有莫文博都来了,特殊时期,丧葬从简。

  葬礼过后,莫文博看着郑锦华,为难的说道:“你外婆身体不大好,她想见见你。”

  郑锦华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只说道:“我不会去看一个从我出生就开始算计我,害我的人。”

  “她到底是你外婆,把你养大了......”莫文博忍不住劝道,老太太没几天活头了,临终前的愿望,难道都不能满足她吗?

  “我有爹娘,爹娘很疼我,她不算计我,把我换了身份,我也能健健康康长大。”郑锦华语气有些冷淡。

  “你外婆现在全身都疼,天天大吼大叫的,没一天舒服日子,她已经受到惩罚了,不让你原谅她,只是去看看她,也不行吗?”莫文博低声道。

  “倘若是郑锦悦,你还会这么劝她吗?”郑锦华问道。

  莫文博迟疑了一下:“我会的,毕竟你外婆日子不多了。”

  郑锦华冷笑一声:“你不会。不过是因为我只是你外甥女,不是你亲生女儿,你根本不会在乎我的想法。不过不管你如何想,我依然是那句话,跟她生死不相见。”

  说完,她没再停留,拉着孩子去给太爷爷磕头。

  郑国正看向莫文博,不快的道:“文博,你别逼锦华,别以为她没爹娘疼。”

  说完也走了。

  莫文博叹口气,看来这回又得罪姐夫了,他娘也是,到了这个地步,非要见锦华做什么,难道还指望锦华原谅她不成?

  第48章 郑锦华跟学校请……

  郑锦华跟学校请了一周的假, 丧礼过后,就准备回去,孩子们学习虽好, 但功课能不耽误还是不要耽误了。

  郑锦明和年月丽跑了几天黑市,卖出去十块手表, 一台收音机, 郑锦明摸摸脑袋, 略微不好意思的对妹妹说道:“东西还没卖完,我这里没这么多钱给你。”

  郑锦华不在意的说道:“没事,你先卖着, 我不急着用钱。”

  正说着话,沈壮实匆忙过来了,张淑萍身子不舒服,想让郑锦华回去给她看看。

  两人也没耽误,带着胜捷、胜音和慎言返回沈家。

  到了沈家,郑锦华问张淑萍:“哪里不舒服?”

  张淑萍躺在床上:“腿疼,今天身子都不敢动一下。”

  沈壮实在身后解释:“天气寒冷,办丧事时跪来跪去的,我听慎言说, 你会扎针灸,就想让你给你娘扎几针, 自从张大夫回了京城,咱们村连个像样的大夫都没有。”

  郑锦华失语, 真是一个敢说, 一个敢听,失笑道:“爹,我行医资格证都没有, 你敢让我给娘扎针啊?还是去镇上找大夫吧。”

  张淑萍腿疼的厉害,她说道:“没事,你给我扎吧,你跟张大夫学了那么久,原先我还看到你给自己扎过,你给自己扎都没问题,给我扎针肯定也没问题。”

  郑锦华意外极了:“你什么时候看到我给自己扎针了?”

  张淑萍想了想说道:“胜捷、胜音那时候该有一岁多了,我偶然一次看到的。”

  郑锦华没有行医资格证,即便张淑萍不担心,她也不会随便给她医治,找了牛车,把她送到了镇上,镇上也有中医大夫,检查过后,大夫建议她住院,一听要住院,张淑萍就急了,嚷嚷着不愿住院,没人听她的,沈壮实强硬的给她办了住院手续。

  郑锦华拿了一百块钱给沈壮实,算是给婆婆看病的钱,至于沈良才和沈良民会不会出钱,她没过问,该自己的责任尽到就好了。

  回了学校后,慎言偶尔给家里打电话,知道张淑萍已经出院,沈壮实问两个大儿子要钱,给张淑萍看病,他们没给,沈壮实对他们更加失望。

  后来,郑锦明靠着妹妹挣了钱,国家允许私营后,更是在县里开了电器铺子,成了村里的富人,周围几个村,都羡慕的不行。

  沈良才、沈良民两家的孩子成绩都不好,打着骂着读完了初中,就在家里种地挣工分,后来包产到户,地都是自家的了,父母管不住他们,地里都懒得去,整日惹是生非,偷鸡摸狗,村里人都烦死他们了。

  接二连三丢东西,村里人哪里愿意,找了几回沈壮实,让他管管孙子,沈壮实连他们老子都管不住,更管不住孙子。

  然后,他惊愕的发现,孙子去村里小偷小摸的,儿子儿媳妇知道后,非但没严加管制,反而洋洋得意孙子们拿了东西回家。

  沈壮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竟然养出这么两个四六不分的东西出来,几个孙子继续下去,到时候别说娶媳妇,说不定还会蹲铁窗子。

  不管也不行了,严厉的跟儿子说了孙子如此下去的后果,他们竟然跟他哭穷,说什么他们没能力,孩子们也是为他们着想,才会出去干坏事的,要不想他们干坏事,让老三家的帮帮忙,也在县城开个店,既然老三家的帮了娘家,也该帮帮婆家,挣到钱了,他们眼皮子就不会那么浅了,肯定也不会出去偷东西了。

  沈壮实想到媳妇生病时,让老大、老二拿钱,他们的推脱之词,他哪里会让他们去麻烦老三两口子。

  见他们丝毫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失望又愤怒,埋怨爹娘惯坏了老大、老二。

  罢了,他现在年龄大了,管不了那么多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等到他们吃了亏,想来就会改了。

  他们之所以那么肆无忌惮,不过是没吃过亏。

  接下来两年时间,每逢寒暑假,郑锦华都会去京城跟着师父学习,她在中医领域的能力早已超过了同学,甚至超过了医院里很多年轻大夫。

  同学们也知道她的能力,常常找她解惑,原先还想追她的男生,看到她那么能干,也悄悄打消了念头,后来看到她的孩子,更是惊愕不已,没想到郑锦华孩子都那么大了,幸好他们没有付诸行动,不然太丢脸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

  一晃几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