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节(1 / 2)





  到了年底以后,食物也会富裕起来,买挂面的人也越来越多,韩景瑜到的时候,食品厂外面已经排起来长长的队伍。

  “唷,是韩营长啊,你可亲自来买面?”有人问。

  不少人都好奇

  心满满的看着他骑着的女式单车,心说韩营长可真是会惯着家里的,好不容易整来个自行车票,也不知道给自己买个。

  现在二八大杠才是主流。

  “家里孩子多,早上吃挂面方便。”韩景瑜点点头,心说我还亲自吃面呢。

  “挂面方便,我们家那么多孩子,这要是手擀面,早上就来不及。”另一个也说:“中午晚上都能吃食堂,早饭也要自己弄啊,等牧区的奶送过来了就好了,早上喝点奶,再随便摊上点饼子,早餐就容易对付了。”

  只是不知道牧区那边什么时候才开始送奶,奶票到底什么时候供应还没个说法。

  这不是借着韩景瑜在这里,不少人想借着他的嘴打听一下呢。

  这些人的心思韩景瑜哪能不知道,把自行车停好,他在队伍最后站好。

  说道:“大概要从冬月开始供应,牧区那边还在安排人手,毕竟从牧区过来也挺远的,要专门派个人送奶,大概还要规划一下。”

  这段时间牧区开始忙起来,入冬以后要开始往外面送牛羊,还要准备给部队分的羊,最近又是阿里汗跟赵曼交接的时间,牛羊的数量,以及牧场牧工的数量都在核对中,一点都出不了差错。

  牧区虽说没有乱起来,但是大家都挺忙的,每天负责挤奶的老太太累的手酸的抬都抬不起来。

  这还要派人每天往新区送奶,工作量就太大了,一时半会安排不来。

  大家伙一听有戏,纷纷议论起来:

  “这鲜奶都断了多久了啊,我都不记得以前是多少钱一斤了。”

  “王家婶子,前些天就听说你们家小孙女没奶喝,总算让你盼到了吧。”

  “就是啊,盼星星盼月亮的,我们家有三个工人,一周能打一斤半的鲜奶,这下就不怕孩子没奶喝了。”

  排队买个挂面,话题却慢慢转移到了牧区上头。

  大家嘴上也会说,多亏是赵曼,这要是别的人,才不会给市里面提这个意见呢,现在好了,大家都有鲜奶喝了,特别是有些没奶喝的可怜孩子,现在有了鲜奶,就不用顿顿喝米汤了。

  在农村,要是娘没奶,孩子就遭了殃,从小就得喝米糊。

  韩景瑜参与不了这些家长里短的聊天,但是也会有人

  时不时的问他一嘴,他也能勉强搭到话,不像以前,别人说的啥他只能长着耳朵听着。

  周围的人心情都不错,他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赵曼做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他作为家属,也一定要坚定不移的站在她身边,支持她。

  买了五斤挂面,就差不多把这个月的挂面票都用完了。

  韩景瑜把挂面放在单车前面的网兜里,骑着车慢悠悠的往家里走。

  刚进院子,就发现不对。

  平常哥俩个都起来挺早的,三娃不用早上操练会赖会儿床,赵曼是个瞌睡虫,不睡到七点四十根本起不来。

  可今天院子里面也忒安静了些,孩子们平常这会儿应该早起了。

  韩景瑜把车停在院子里面,先把挂面放进碗柜里面锁起来,然后大步走向卧室。

  只看见大娃吓慌了神一样,坐在床上,傻傻的看着床上睡着不醒的二娃,他怀里的三娃也是被吓坏了一样,明显哭了一场,眼睛上面都是红红肿肿的。

  “怎么回事?”韩景瑜快步走上前问。

  “二娃,爸爸你看二娃。”大娃尖叫着指着二娃说道。

  第59章

  二娃躺在床上, 整个人都烧得迷迷糊糊,还是大娃起身了以后才发现的。

  大娃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穿好衣服洗漱,然后扫地, 除了赵曼睡的那间不方便进去以外,懂事的大娃会给全家都扫干净了, 然后这个时候二娃还没起来呢。

  昨天韩景瑜就交代过今天不用出早操,让两个孩子自己在家操练, 大娃准备去叫二娃一起, 推他的时候才发现二娃睡的跟死的一样。

  然后上手一摸, 孩子的额头滚烫滚烫的。

  “高烧, 昨天二娃干啥去了?”韩景瑜摸了摸孩子的额头, 能烧成这样,要么是外伤感染, 要么这孩子晚上跑出去浪去了。

  “这个——”大娃的眼珠子转的跟车轱辘似的, 就是不肯好好说。

  “好吧, 你可以不说, 可二娃身子这么皮实, 怎么可能发这么重的烧, 我知道你心疼弟弟, 好好讲我不会怎样你的,三娃快点去叫妈妈起床。”转身出了屋,韩景瑜在自己房里翻出来一根水银温度计,这年头一般人可买不起这个。

  他熟练的把温度计塞进二娃的咯吱窝里面, 在心里默念着计时五分钟。

  “你可要保证妈妈不会骂二娃吗?”大娃咬了咬下唇,要是让妈妈知道二娃去河边玩,没准抽死他。

  “你知不知道发烧最严重会导致怎样?”韩景瑜反问他:“感冒发烧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有可能瘫痪, 有可能把脑子烧傻了,还有可能算了算了。”

  骂人肯定是要骂人的,赵曼凶起来可是连他都害怕的母老虎。

  三娃站在爸爸身后,小声嘀咕:“打轻点。”

  韩景瑜感慨,还是亲兄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