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胡善祥第18节(2 / 2)


  从九品女史到六品司记,现在是四月份,她到了年底也只有十五岁,怎么可能在八个月之内就连升三级呢?

  不可能。

  朱瞻基从抽屉了拿出笔墨,铺开纸张,写了手谕,盖上印章,递给胡善祥,“口说无凭,手书为证,现在相信了吧。”

  胡善祥看着墨迹未干的任命状,上头写着因她护驾有功,升为司记,落款是十二月初八,正是喝腊八粥的那天。

  “护驾?”胡善祥不解,“你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如何算出腊八节这天你会遭遇刺杀,还是我救了你?”

  朱瞻基说道:“一场帮你升官的戏而已,交给我来排演。”

  轻薄的一张纸,胡善祥却觉得沉甸甸的,八个月连升三级,梦幻般的开局啊,小官迷真的动了心。

  胡善祥说道:“成交,不过,我们要先约法三章。第一,你不可以再碰我一根头发;第二,你不可以对我有歪心思、生邪念,打扰我升官;第三,你——我还没想好,等我想清楚了第三条再告诉你。”

  朱瞻基听到前两条,满口答应,“既然把话说开了,你只想升官,以后无论你做什么,哪怕什么都不穿站在我面前,我都不会误会你。你只是把我当上官。同样的,我也只把你当下属,感情只会影响我的判断,我根本不想和任何人儿女情长,我一生只属于大明。”

  我怎么可能喜欢你这种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女人!

  胡善祥说道:“我一生只属于仕途。”

  我怎么可能喜欢你这种自负自恋、多疑无情的男人!

  胡善祥、朱瞻基:我呸!

  于是乎,两人从闹翻到握手言和,成为只谈利益不谈感情的上司和下属。

  马车终于停了,在钟楼和鼓楼中间的一个大酒楼的门口,这个酒楼新装修过,朱红的油漆、素白的粉墙、绿色的窗,地上还有鞭炮的碎屑,应是刚开业不久放的。

  胡善祥下车,看到了酒楼的招牌,山东菜馆。

  一看招牌,胡善祥的嘴巴就湿润了,离家一个多月,她想家……里的菜。

  当然,紫禁城里女官一天三顿饭加两顿点心,吃的不错。但是胡善祥有时还是会想起济宁老家的菜。

  朱瞻基带她去了雅座包间,胡善祥拿着一本菜单开始点菜了,“甏肉干饭、光光面、胡辣汤、梁山糟鱼、烧——”

  话音未落,进来一个人,正是唐赛儿。

  胡善祥忙把菜单一合,“唐姐姐?快坐。”

  四月出鲥鱼,唐赛儿也化着鱼鳞妆,她不仅打扮入时,脖子还套着一副沉甸甸的金锁,一副富贵娘子的模样。这是带给外人看的,好让人觉得她家生意兴隆。

  唐赛儿笑道:“山东菜馆是我开的,你以后来吃饭都不用给钱……我会挂在皇太孙账上,到了日子就去讨钱。”

  还有这等好事!公款吃喝,胡善祥发誓把朱瞻基吃穷,打开菜单,除了济宁菜,还点了最贵的孔府菜,什么一品豆腐、燕窝海参都点了,若不是怕桌子摆不开,几乎要照着菜单炒上一本!

  朱瞻基是来办正事的,“唐老板如今家大业大,有四个酒楼、八个茶楼、五个澡堂、南北杂货铺子几十间,骡马行、经纪行,甚至镖局也在筹备中。再过几年,怕是有本事开钱庄了。以后唐老板会把市井江湖里的一些消息传给你,你负责整理归纳,报给我知。”

  唐赛儿说道:“我有好多兄弟和他们的家眷要养活,大家各取所需——胡姑娘,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哭肿的呗。胡善祥低头用筷子将甏肉和干饭拌匀了,让每一粒米都吸饱甏肉的汤汁,说道:“北平城这个季节外头好多柳絮,都飘到我眼睛里了,难受的很,揉成这样的。”

  唐赛儿热心,取了两片纱送给胡善祥,“以后出门戴上这个,在风沙和柳絮天最管用了。天子脚下的人就是讲究,上菜的小二都必须戴着面衣,怕饭菜溅上唾沫星儿,我店里有的是。”

  狭窄的那片黑纱叫做眼衣,也叫眼纱,用来遮蔽眼睛的。宽的白色纱布叫做面衣,用来捂住口鼻,皆有带子系在后脑固定纱布。

  胡善祥谢过。三人面对面,核对了各种暗号和印信特征,正密谈时,钟鼓楼声音响起,开始报时,此时正是巳初(上午十点)。

  一听到这个声音,唐赛儿就兴奋了,端来瓜子等零嘴,泡了茶,打开雅座的窗户,招呼胡善祥坐到窗边,“快过来,好戏要开场了!”

  胡善祥不明所以,坐在窗前,顿时吓一跳,楼下钟鼓楼之间的空地不知何时聚集了乌压压的人群,人山人海,围着戏台。

  戏台上的江山背景图上拉着一条横幅,上头写着“幼军选拔”。戏台坐着五个武官,前面搭建了一个圆形的擂台。

  朱瞻基端着茶碗过来了,坐在两个女人的对面,看着窗外的擂台。

  胡善祥说道:“殿下今日出宫,原来是‘一鱼两吃’,见唐大姐、围观将来的亲兵——幼军的选拔。”

  朱瞻基顿首道:“我一旦以皇太孙的身份现身,这些武试考官肯定会弄虚作假,把最好的几个挑出来比拼,逗我开心,以为自己的幼军多么强悍。其实对这些新兵一无所知,我不想被蒙蔽,故来微服私访看一看。如果好,自然是好的,如果差,我至少知道他们差在那里,将来因材施教。”

  我即将组建第一支属于自己的亲兵。朱瞻基踌躇满志,对选拔军事人才充满希望。亡羊补牢,为之未晚,我要学会自保。

  嗑啪一声,唐赛儿舌头卷进瓜子仁,拇指食指捏出瓜子皮,神情复杂,“殿下最好不要报以幻想,都选了十天了,一天比一天热闹,都是来笑话的,比瓦子里演的滑稽戏还好笑,还不用花钱看。这里人气旺,菜馆才开张就天天座无虚席,赚的就是这个热闹钱。”

  擂台东面用绳子圈起来一个场地,立着两块木牌,左边写着“肃静”,右边也是“肃静”,里头站着一群拿着号码牌的青少年,天南海北的口音交杂在一起,一个个都像似不认识“肃静”二字,简直比鸭棚还嘈杂。

  “嫩踩到俺滴酒咧(你踩到我的脚)。”

  “对母鸡(对不起)。”

  “额滴天,耗夺硬,杀时候轮到额(我的天,好多人,啥时候轮到我)。”

  他们个个风尘仆仆,穿着粗布褐衣,上衣的下摆短到只能勉强盖住屁股,腰间缠着布条或者草绳,穿着草鞋或者布鞋,且几乎没有人穿袜子。

  穿草鞋的居多,仅有的几个穿布鞋的,大拇指头红杏出墙般顶破了鞋头,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

  粗布褐衣是底层百姓穿的衣服,这群来自大明各地的无产赤贫青少年们是底层中的地狱层,连褐衣都补丁叠补丁,有的甚至连补丁都补不起,就这么豁这一道道口子,四处漏风。

  围观百姓纷纷指指点点,“太寒碜了,这就是将来要效命皇太孙的人?”

  “可不是,幼军嘛,皇帝亲自取的名字。”

  “我看这那是幼军比武大会,分明是丐帮大会嘛!”

  “这么说,皇太孙就是丐帮帮主了。”

  “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