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2节(2 / 2)


  有些老头老太太还力挺了谢书尧的言论。

  “小谢医生说的对,医生的本事是救人,不是哄人。要是能把我身上的病给治了,就算凶点,我也认了。就像小谢医生这样的,你之后要是去哪儿工作了,可千万得给我们留个联系方式,不然我们想找你看病都找不着人。”

  谢书尧瞅瞅这个自来熟的老大爷,说,“摸着您的脉,您之前应该在我这儿看过病吧,我没记住您这张脸,但我记住您的脉象了。之前我和您说过,不能再吃那么重的盐了吧,您不听,肾上的问题可没减轻多少。”

  “我给您开个药,您回去之后按照医嘱吃着,连着喝上三个月,之后保证食用低盐食品,肾上的这毛病就不会再犯。如果您还想吃盐也想长寿,那我也可以给您支个招。”

  听谢书尧这么说,那老大爷立马就支棱起耳朵来。

  谢书尧道:“您啊,准备个八十万,找到合适的□□,我亲自给您做手术,做完之后,完成三个月的抗排异反应监护,就可以继续吃盐了……您自个儿做决定吧!”

  老爷子拿着药方一脸失落地走了。

  不过老爷子心里也清楚,他的病太严重了,如果放到别的医院,医生就算给开出一堆药来,那也不一定管用,谢书尧能给治,那已经十分不错了。

  为了满足这些老头老太太的要求,谢书尧特地申请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字就叫‘暴脾气的谢医生’,第二天看诊的时候,她就将打印好的二维码贴在了诊桌旁。

  这个公众号没什么用,就是平时发布一下谢书尧将在哪儿坐诊的消息。

  谢书尧也决定了,她之后需要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医学领域的研究,不能再一直都盯着药学这个金馒头打转。

  还有就是医学实践工作也必须尽快熟悉起来,她要是有之前在急诊科做手术时的手速,当时绝对能在那个闹事人身上来个大团圆,怎么会便宜那人,只捅了两百五十刀?

  第129章 第一百二十九站

  霍廉主任的先生已经病逝多年,她膝下唯一的儿子名叫李谨,在美国工作,听闻噩耗之后,连忙请假回国,可他的工作性质复杂,从递交请假条到请假条审批再到回国,足足用了四天的时间。

  谢书尧在急诊科见到了李谨,一个偏瘦的男生,遭逢噩耗,看起来越发憔悴消瘦,颇有形销骨立之感。

  李谨顶着一张麻木的脸办完霍廉主任的遗体告别仪式,谢书尧打算回金陵时,李谨才找上了她。

  “谢医生,谢谢你。我妈生前和我打视讯电话的时候,有提到过你,她说十分欣赏你的医术与态度。没想到碰上这样的事情……你做的事情我都听说了,谢谢你。”

  李谨冲着谢书尧深深鞠了一躬。

  在医院毫不作为的时候,谢书尧从美国专程飞回来,为了替霍廉主任出气,将那凶手捅了两百五十刀……这样的魄力,一般人都没有。

  谢书尧看向脸色苍白的李谨,道:“节哀。”

  霍廉主任的去世,为所有医护人员都敲响了警钟,保护医护人员的法律原本就已经在制定中,霍廉主任的鲜血为这项法案的建立按下了加速键,社会各界也开始想办法为医患矛盾降温。

  在铁证如山的情况下,凶手很快就被判了死刑,京大医学部附属医院急诊科的那些医护人员也被放了一个假,他们的心理急需要疏导,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件事种下的种子就会爆发。

  -------------------------------------

  在回金陵药科大学的高铁上,谢书尧也开始反思。

  霍廉主任身上发生的悲剧,若是往小了说,那只能算是个例,可如果往大了说,那是社会的弊病。

  这个人人都盼着速成的社会生病了。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便捷的网络,人人都能通过网络看到诗与远方,所以有些人开始接受不了当下的生活,当下的自己。

  大家都接受了缴费一秒到账的快捷之后,遇到缴费延迟到账,就会坐立难安。

  就连始于电商平台的网购,起初可能十天半月才到,发展成了现如今的两三天都不想等。

  外卖行业也是这样。

  还有更懂得迎合用户心理的大数据,它可以推送给用户那些用户喜欢的东西,而用户不喜欢的东西只要在标记数次之后,就可能永久地从用户眼前消失……渐渐地,所有人都容不下自己的世界里存在那些本来就该有的不顺与残缺,大家都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空荡的宇宙,都把自己当成了自己世界的造物主。

  病人去医院看病,排队的耐心都没有了,自己花十几二十块挂个号就想把自己当成上帝。

  食客去饭店吃饭,等饭的耐心也没有了,自己明明只是花了点菜的钱,却默认为自己掏了加急费用。

  其实,‘加急’只是附赠的一项服务,仅此而已。

  在所有病人付的挂号费一样的情况下,没有人应当享有优先权,因为同等付出的前提下,大家都应当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如果所有人都来打破规则,那社会该如何运转下去?

  谢书尧在高铁上写了很多东西,大概是理科思维在作怪,明明是一篇反省社会问题的文章,却被她写出了论文的既视感。

  高铁快要停靠进站的时候,谢书尧看了一眼文档总字数,已经接近八千字了,她简单揪了一下错,确定没有错别字和语病之后,就将文章粘贴到了微博中去,文名就叫做《嘿,耐心点!》

  -------------------------------------

  然而,事实情况是,很多事情都是没办法耐心等一等的。

  就比如说打算申请提前结题的十四五项目。

  谢书尧不在国内的这段时间,各种事情都压在了杜岳和包萌身上,得亏这两位年轻教师都是跟着谢书尧锻炼出来的,哪怕换了一套行政系统,二人在经过短暂的磨合之后,很快就适应了金陵药科大学的这一套制度。

  甚至于说,有徐康院士撑腰,杜岳和包萌在金陵药科大学办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路绿色通道走过去的,就连财务报账,都有专门的窗口服务,不用像其它课题组的人一样排队。

  谢书尧拿下这一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之后,他们整个课题组的地位都跟着变得超然了起来。

  因为他们课题组是设置在谢书尧自己出资建设的医药高等研究院中,不需要和其它学生一样去各个学院楼挤,再加上谢书尧课题组中的人发表论文的速度快、质量好……医药高等研究院已经变成了金陵药科大学所有硕博生眼中的香饽饽。

  谢书尧回来之后,只是在各种材料上签名,就签了大半天的时间。

  余下的小半天,李勤校长、徐康院士以及制药工程系的系主任还来找谢书尧聊了会儿天,准确地来说,是‘了解了一下谢书尧对于之后的科学研究安排’。

  谢书尧想了想,道:“‘十四五’做完之后,短期之内,可能没办法再从国家承接一些项目了,我打算自己投钱来做一些研究,比如说包萌和杜岳一直都在进行的人体微生物群落研究,我预估是在这个项目中投入六到七个亿的研究经费,还有就是癌症特效药的研究,这是我一直都在进行的研究,大概两个亿就能把研究给做完了。”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