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1节(1 / 2)





  但那会儿乔依之一直觉得思绪堆积在脑海里, 只想一次性把所有步骤都列好。

  现在看来, 是自己没找对方法。

  ——纸上列出的初步步骤, 都是粗糙的。

  但就算这样,设计粗糙的实验步骤同样需要大量的假设和对比。

  乔依之现在开始按照第一节 讲座中说过的那样, 以排列组合的方式, 筛选出更符合逻辑的实验步骤。

  乔依之想, 先把粗糙步骤列出来,等到回景宁市, 还得通过无数实验, 才能具体筛选出来最合理的实验步骤。

  课间二十分钟很快就到了,最后一节讲座也在周老的声音中开始。

  只是乔依之身边原本坐着的刘斌教授这会儿却一直都没回来。

  乔依之虽然有些疑惑,毕竟中场离席有些不太好, 但她很快就沉浸到周老的讲座中。

  最后这节周老主要讲的是实验结果的收集与分析,以及最后怎么筛选出有意义的数据、得出结论。

  上辈子,乔依之其实做过光电实验,但那都是目的性很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东西, 有什么用处。

  不像现在这样子,单单只是为了科学探索。

  去找寻某些粒子存在的意义, 去探索该怎么用这些粒子来解释某些‘难以理解’的现象。

  这就是科学。

  ——脑电波传递是一种,穿越时空也是一种。

  所以, 乔依之其实很佩服这些高等院校的教授。以他们的才智,如果单单为了赚钱,其实能做出很多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设施。卖个专利就可能赚上亿美金。

  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推动科学的进步。

  这恐怕也是科学家在社会中地位崇高的原因之一。

  最后这一讲周老其实只打算简单概括一下。

  毕竟,在他原本的计划中,觉得自己这个研究成果有些过于深奥,在座的一百多人中,可能只有少一半能大概懂一点自己为什么想得到这个结果。

  但看到坐在第一排那个认真做笔记的小姑娘,周老又有些于心不忍。

  他最后无限拉长、扩宽自己该讲的内容。原计划五点就该结束的讲座,一直持续到了六点半。

  乔依之记笔记也记到了讲座结束。

  因为英文字母写起来快,再加上画流程图占地儿,乔依之那个十六开的大本子都正正好写完了。

  乔依之上辈子研究光电学的目标很明确,因此她一直都没做过专门的科学向的分析。

  这还是她第一回 听到光电学完整的科学分析讲座。

  再加上周老毫不藏私,锦囊相授。让乔依之真的获益匪浅。

  另一边,刘斌教授在得知乔依之居然才读高一,一下都坐不住了。

  他趁着第二节 讲座的课后时间,赶紧跟学院商量,想把乔依之拉进自家大学。

  学院负责人在刘斌教授的粗催下,调了监控记录——清楚的看到瘦瘦小小的小姑娘写出那么多惊人算法推导,周良策大佬都忍不住给她拿着话筒,只为了让她一边写一边讲解的话能更清楚地传到大家耳朵里。

  能被周老这么‘伺候’的人,这还是学院负责人见到的第一个。

  虽然他主管行政,不懂那么多算法。但刘斌已经给他讲了所有的前因后果。

  “一个没接触过、没准备过的学生二十分钟读完周老这篇高难度的文献,还能把算法逆推出来,这真的已经不能用天才形容了!咱们学院必须在清河发现这块金子前,先签署保送合约。我记得之前有走特殊渠道的那种,不需要竞赛成绩的……”

  他还没说完呢,周老就给他打了电话。

  “我问了,两个学生都说自己想去清河,我先去讲课了,算了吧。”

  负责人原本还觉得刘斌教授的‘不要任何竞赛成绩’的提议有些异想天开,在听到周老的话后,他莫名觉得脸有点小疼。

  周老都亲自邀请了,这学生……等等,俩学生?都不来科大?

  他们到底是有多自信,一定能上清河?再说,清河和科大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最多就差十分不到,其实很接近来着。

  不过话又说回来,两人既然都拒绝了,那刘斌教授也就没有了继续说服负责人的必要。

  他从后门进去继续听第三讲,因为迟到,刘斌随便坐了一个后排靠边位子,没去第一排打扰大家。

  讲座结束后,乔依之上台去感谢周教授。

  虽然最后这些结果筛选和分析虽然是乔依之没接触过的,但她马上就要去实验室做实验了,这些技巧和方法她很快就能试用一下。

  完全缓解了乔依之现在对科学实验两眼一摸黑的情况。

  周良策教授看了一下乔依之的笔记,包括最开始的灵感来源笔记,到最后实验结果分析,乔依之一共写了十二页,二十四面。

  而且她不是只记笔记,她还知道把重点的标注出来。

  有些地方周老都觉得自己讲的点太多,有些平行、有些事上下级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弄混。

  但乔依之把每个点的位置都标注对了,而且还用罗马数字分了级。有关系的她也用箭头标注了出来。

  可见乔依之是有自己思考过,理解了一大半的。

  周老看了一会儿,对乔依之的学习能力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