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堕天后我觉醒了血脉第127节(1 / 2)





  萧御怔然一瞬,又觉得这的确是她会做出的事。

  也只有她,才会这么做。

  座次并不靠前的诸多小世族此时却颇感茫然,这是什么情况?

  不过短短一刻,局面一波三折,实在让他们有些反应不及。不过就算心中茫然,此时也不敢贸然出声问询。

  就在接近死寂的沉默中,院墙外响起数骑疾驰而过的声音,大门前,有人扬声道:“我等奉东境封道首之命,携礼为陈姑娘贺!”

  门外的陈氏奴仆并不知园中发生的变故,知晓封应许与姬瑶有旧,不敢怠慢,立时便引着几名自东境来的远客向席间来。

  大约是因连日赶路的缘故,几名武者都有些风尘仆仆,为首女子正是寇柔。

  随着几人前来,气氛终于有了些许缓和,席间还站着的人正试图努力忽略那卷被姬瑶毁去的封君玉简。

  “寇柔姐,他们站起身,是在迎我们?”身后青年有些疑惑。

  道首在淮都原来这么有面子么?

  寇柔敏锐地察觉了气氛中的微妙,令他噤声,沉着地行至席上,向众人一礼。

  在场并没有什么人识得她,但封应许的名字他们并不陌生,飞红台一战,如今列席在座的许多人都曾亲眼得见。

  哪怕没有亲眼见过,也从传闻得知,封应许一手诡怖刀,正出自姬瑶指点。

  他千里迢迢派人自东境送来会是何等珍奇灵物?

  寇柔郑重自纳戒中取出一卷薄如蝉翼的绢帛,这是东境特有的织物,即便织就数十丈,交叠起来也不过几两重。

  此时数十丈长的绢帛在她手中也不过一卷书简大小。

  但这根本算不得什么珍贵之物,既不能令水火不侵,又无法不令浊气所污,连一枚灵玉也不值。

  寇柔与几名武者将手中绢帛展开,随着绢帛展开,道道墨迹现于人前,这是无数个福字,其中许多字迹堪称稚拙,说是出自初学者之手也不为过。

  众多世族再三细看,发现这真的只是张满是墨迹的绢帛,再无其他殊异之处。

  这算什么?!

  堂堂东境武道道首,献上的贺礼竟然只是一卷无甚用处的绢帛?!在场许多世族交换眼神,都觉匪夷所思,目光自然地流露出轻鄙之色。

  在这样的视线下,几名东境武者不由涨红了脸,寇柔神色却是如常,她开口道出了绢帛上墨字的来历——这是封应许亲自请东境七郡受灾乡民为姬瑶写下的万福书。

  封应许如此行事,一方面是为救水患,他散尽所有,如今囊中羞涩,一时筹措不到像样的贺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清楚,于姬瑶而言,自己能寻来的重礼大约只是微末之物。

  所以最后,他耗费数日,亲自请东境百姓为姬瑶写就这卷万福书,贺她生辰。

  这卷绢帛或许什么也不值,却是曾受姬瑶恩惠的黔首满怀谢意写下,他们真心贺她安平顺遂。

  只是在世族之人看来,这样的贺礼未免太过可笑。

  庶民的感激?

  如此廉价又毫无意义的东西,如何堪为贺礼?

  不知多少人生出相似的念头,得庶民感激有什么用?

  对于这等微贱之人,只需从指缝中漏出一点残渣,便足以他们感恩戴德了。只是这些庶民向来贪婪而不知进退,当以酷烈刑罚加以辖制。

  当今世上,自诩血脉尊贵的世族对于庶民大都作如此想。

  所以他们不明白姬瑶为何要不惜自身救下那些微贱庶民,闻人骁又有什么必要为此奖赏于她。

  世族掌握财富,权势,将修行功法敝帚自珍,而庶民连字都不能认全,能如闻人昭一般自庶民成为一国君侯的,遍观人族九州,也是少之又少。

  而当他登临高位时,同样选择将无数从前的自己践踏在脚下,以自己的出身为耻。

  但人族所谓的血脉贵贱,身份高低,与姬瑶又有什么关系?

  世族也好,庶民也罢,于她并无分别。

  她一寸寸看过那卷万福书,感知蔓延时,触到了其上残留的融融暖意,令她心中也为之泛起古怪情绪。

  寇柔好似没有意识到这些世族戏谑而不屑的目光,她小心将绢帛再次卷起,以双手郑重地将之奉在姬瑶面前。

  所有人都觉得,姬瑶连闻人骁封君的玉简都不曾接,就更不会接下这卷毫无价值的绢帛。

  但他们又猜错了。

  姬瑶抬手取过寇柔手中绢帛:“我收下了。”

  今日无数世族携重礼来贺,上虞国君亲下诏书封姬瑶为君侯,却被她随手毁去。

  她真正收下的贺礼,只有这卷在众人看来堪称简薄的绢帛。

  第一百三十七章

  陈氏这场生辰宴, 直到数日之后,仍旧为淮都乃至整个上虞津津乐道。

  上虞仙门世族皆携重礼来贺,当今君上亲下旨意, 册封陈稚为瑶山君, 这是何等殊荣!

  便是当日在场之人都亲眼得见姬瑶不仅没有接下册封玉简, 甚至还随手将其毁了,也都选择对此三缄其口, 避而不谈。

  于是坊间只传闻,姬瑶对君王封君之令, 辞而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