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灭汉(1 / 2)

第一百二十四章 灭汉

汉枢密使郭威废汉自立,建立周朝。而河东节度使刘崇也在太原称帝,仍称汉国。

与此同时,辽国的泰定王耶律察割趁势作乱,将辽国皇帝耶律阮以及他的两位皇后和生母萧太后等人一律砍死,自立为帝。

皇后甄氏本是中原唐朝的宫女,晋灭唐后依然留在宫中。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克大梁灭晋时,甄氏已年近四十岁,但她风韵犹存、端庄秀雅、知书识礼,被随叔父耶律德光出征的耶律阮看中。虽然甄氏比耶律阮大十岁,但却深受宠爱。耶律阮即位不久,甄氏即被册立为皇后。由于甄氏是汉人,因此受到了一些器当贵族大臣的非议。耶律阮迫于压力,把自己原先的妃子萧氏册立为皇后,于是两位皇后并存。

听闻皇兄耶律阮、皇婶萧太后以及两位皇后遭到残害后,辽太宗耶律德光长子寿安王耶律述律率兵来攻耶律察割,不久将耶律察割等叛臣杀死。因耶律阮诸子年幼,耶律述律被契丹贵族奉为皇帝,改名耶律璟。

汉国乾祐十年即公元九五七年正月,刘承钧下诏,改汉乾祐十年为汉天会元年,并大赦天下。用卫融为中书侍郎,段恒为枢密使,蔚进主掌亲军。

刘承钧这时还没有亲生儿子,只有两个养子,大的叫刘继恩,小的叫刘继元。刘继恩和刘继元同是刘承钧的外甥,但他们同母不同父,刘继恩本姓薛,刘继元本姓何。

刘承钧让大外甥刘继恩做太原尹,太原是汉国国都,做太原尹实际上就等于确定了刘继恩的皇储地位。刘承钧密使人去金陵和成都,结盟孟昶和李璟。

此时,柴荣再次率周军主力南下和李璟争夺淮南,同时周隰州刺史孙议得病暴死,刘承钧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便于汉国天会二年即公元九五八年二月,发兵攻隰州。周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见刘承钧偷奸取巧,气不过,派都监李谦博火速去守隰州。李谦博赶在汉军来之前进入隰州,开始死守。

汉军杀到城下,开始攻城,不过李谦博善守城,打了几回没得手。杨廷璋觉得汉军打累了,就派人入城约好李谦博,各带奇兵夜袭汉军,汉军无备,被周军杀了个痛快,死伤千余,刘承钧见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得自叹晦气,收兵回去。

汉国天会三年即公元九五九年五月,柴荣北伐契丹,中途得病,只好罢兵南还。一个月后,从汴梁传来重大利好消息:柴荣病死,幼子柴宗训即位。随后,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原守潞州的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深感郭氏父子厚恩,不愿跟赵匡胤这个子侄辈混江湖。刘承钧闻讯大喜,派人带着蜡丸密信潜至潞州,劝李筠共同起兵灭掉赵匡胤。李筠不顾儿子李守节的苦苦哀劝,派判官孙孚、衙校刘继忠去太原向汉朝称臣,并请刘承钧发兵南下。

汉国天会四年即公元九六零年五月,刘承钧亲领雄兵南下。刘承钧率军来到太平驿,李筠率文武伏拜山呼万岁,刘承钧封李筠为西平王,地位高于汉宰相卫融。

李筠率三万精锐赴泽州扼守,汉国宰相卫融随军前去。汉国天会四年即公元九六零年五月,赵匡胤亲征李筠。宋军的底子都是柴荣打下来的,战斗力没得说,宋军石守信、高怀德部在泽州城南遇上李筠,两军大战三百回合,宋军大获全胜,汉国监军卢赞战死阵中,李筠逃到泽州死守。

汉国天会四年即公元九六零年六月,宋军马全义部狂攻泽州,随后赵匡胤赶到,督军急攻,烽火三举,遂克泽州。李筠上天无路,举族自焚,随军的汉国宰相卫融被宋军活捉。

汉国天会十二年即公元九六八年的七月,刘承钧一病不起,临死前持郭无为之手,泪流满面,让郭无为看他薄面,好生辅助刘继恩,能活哪天算哪天吧。未已,刘承钧病死。

刘继恩在养父死后,还没敢立刻继位,先派人到契丹告哀,得到耶律璟的允许后,才放心的在太原称帝,并尊养父为孝和皇帝。契丹人是如何对父祖熙气指使的,刘继恩清楚的很,他根本不敢招惹契丹人。

而汴梁城中的赵大皇帝,听说刘承钧死了,大喜,也顾不得曾经许给刘承钧的“千金之诺”,本来就是哄弄小孩子的嘛,何必当真。汉国天会十二年即公元九六八年八月,赵匡胤布局河东,对刘继恩下手。以昭义军节度使李继勋、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南院使曹彬为一路,建雄军节度使赵赞、绛州防御使司超、隰州刺史李谦溥为一路,棣州防御使何继筠、怀州防御使康延沼为先锋,北上伐汉。此时的刘继恩正在城外为养父守灵,虽然古训“礼不伐丧”,但相对于“礼”,世人更看重的是利,礼是虚的,利才是真的。

宋军大进,在洞涡河一线大败汉军,汉军民看赵匡胤这次来绝非是顺走几头牛、几只鸡那么简单,恐怕这次刘继恩真的躲不过去了,人心大乱。汉国供奉官侯霸荣是个反复小人,曾经在刘承钧和赵匡胤之间来回穿梭即想起李仁达来了,侯霸荣见势不妙,赵匡胤实力太强,刘家的快要失势了,不如借刘继恩的人头去投赵匡胤,立下大功一件。

汉国天会十二年即公元九六八年九月,侯霸荣趁人不备,窜出城溜到刘继恩居室,横刀大喝:“宝贝,拿头来!”刘继恩正在哭丧,见侯霸荣执械进来,大惊失色:“做甚?”起身就逃,但没跑两步被侯霸荣追上,一刀杀死。刘继恩从即位到被杀,只有六十六天,死时三十四岁。

宰相郭无为闻变,速遣甲兵来拿侯霸荣,侯霸荣只恨自己被双翅膀,被官军活捉,乱刀劈死,为刘继恩报了仇,随后众人迎立刘继恩同母弟刘继元即位太原。不过坊间一直传言,是郭无为派侯霸荣刺杀刘继恩,然后再杀侯霸荣灭口的,不过史书上也没有确凿证据,只是“并人疑无为初授意于霸荣,后杀之以灭口也。”

刘继恩“纯孝”,而他的这个同母弟刘继元却心肠歹毒,上任后开始烧火,第一把火烧向世祖刘崇的儿子们,刘继恩杀掉刘镐、刘锴、刘锜、刘锡这四位叔父,刘崇的小儿子刘铣机灵过人,假疯卖傻,侥幸逃过一劫。随后刘继元又想起自己发妻段氏被养母郭氏欺侮过,虽然后来段氏发病身亡,但刘继元却把这笔账算在了郭氏的名上,派腹心人范超在孝和皇帝灵前绞杀了郭氏。

刘继元觉得该死的人都死了,浑身轻松。可惜刘继元天生就不是一个享福的命,他想轻松,赵匡胤还不答应呢。没过几天,宋军主力就杀到太原城下,赵匡胤写信给刘继元:“尔若知机,朕不负你,拜尔节度平卢军,另,郭无为可守安国军。”郭无为没想到自己在赵匡胤的地位如此之高,琢磨起来:“跟刘继元这个小国寡君实在捞不到多少油水,不如跟着赵匡胤做大镇节度。”动了心。

可刘继元却觉得这买卖太不划算,平卢军地处山东,周边都是赵匡胤的人马,何况赵匡胤也不会让自己掌兵权,被赵匡胤当鸟养着,还不如自做小国皇帝。刘继元手下多不同意,郭无为不想放过这个好机会,开始演戏,拔剑狂号,做自杀状。刘继元不清楚郭无为肚里有几条蛔虫,忙下座制止郭无为,并坐于上,问:“公何苦如此?”郭无为假装好人,叹道:“陛下大误矣,河东军数万而已,怎么能挡住宋军百万虎狼师?不如从了宋主,至少还能保全富贵。”

刘继元脸色难看起来,知道郭无为想当宋朝的安国军节度使,不想和自己穿一条裤子了,当然不从,继续死守。并急使告于契丹,耶律璟不敢大意,汉国天会十二年即公元九六八年十一月,耶律璟遣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率军来救太原,宋军暂时没得手,又见契丹援军前来,只好后退。

从客观形势上来看,郭无为说的很有道理,区区河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顶住赵匡胤,灭亡是迟早之事。只是郭无为劝刘继元降宋并非出于公心,而是出于私利。历史上那些“为了统一而曲线救国”的豪杰们也都是这样,降敌虽然出于私计,但他们“客观”上却“顺应”了历史潮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肯定“曲钱救国”,谁就敢说当时赵匡胤就一定能统一天下?

李存勖何其强?夷强梁,败契丹,扫两川,威震天下,结果如何?刘继元虽然国小兵弱,但在李克用之时,谁能想到朱梁居然被李克用的儿子灭掉?应该结合现代的历史发展,再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审视历史,因为历史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纯粹以现代眼光看历史,必然会犯下主观的错误。